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搭上工业互联网 新动能加速成长(经济新方位·做强做大新兴产业②)
2019/05/27 16:11  人民日报  

  吉林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解海龙正目不转睛地盯着一块5米多宽的LED屏幕。“这个月碳排放量较上个月略有提高,要综合各种数据,马上计算出原因。”他对身边的技术人员说。

  这里是吉林浙达能源清洁利用技术有限公司,解海龙是总经理。透过屏幕实时监控远处的热电厂,技术人员能够在短时间内给热电厂提供最优节能减排方案。

  2017年,能源清洁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被吉林省列为重点建设的工业互联三张网之一。解海龙所从事的工作简单来说就是“工业运行模式优化”,节能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减排方式。

  “相较其他城市,吉林市的历史包袱较重,实现新动能培育、产业升级的任务很重。”吉林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其实,解海龙也经历过转型的阵痛。2000年,他下海创业,结合专业优势创立了一家以生产电力行业监测监控设备、自动化软件为主营业务的企业。10多年了,一直“不温不火”。“行业发展几近饱和,我们找不到新的增长点和方向。”解海龙坦言。

  转机出现在2017年。这一年,吉林省与浙江省开始“结对子”。根据两省对口合作框架协议,浙江大学与吉林省签署了省校合作协议,重点在科技创新、产业合作、人才培养、战略咨询等方面给吉林提供支持。

  经过高新区牵线,解海龙与浙大热能工程研究所建立了联系,很快,双方达成协议:一个各占50%股份的能源清洁利用公司成立。浙大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技术支持,他负责落地。

  浙大已有的成果全都是工程转化项目,而解海龙原来的公司为近400家电力、热力公司提供服务,占全国份额60%以上。“这些都是能源清洁技术的潜在服务对象。”解海龙说,吉林市工业体系比较完备,对工业互联网的推广大有益处。“留在这里,也就是留在了市场与客户的身旁。”

  抓项目是关键。“近年来,我们特别重视加大项目建设的包保、协调、督办、推进力度,促进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投产、早见效。”吉林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张红革介绍,仅2019年,高新区就有34个5000万元以上投资的项目,固定投资计划近70亿元。

  近年来,吉林省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实力不断充实,已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以高新区为主要载体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转化平台,对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起到了重要承接作用。”吉林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春高新、长春净月高新、吉林高新、延吉高新以及通化医药高新等5个国家级高新区,生产总值占吉林省生产总值比重已经超过50%。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