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用了37年的姓是错的!山东一大波村民集体改姓
2019/05/27 17:47  齐鲁晚报微信号  

  济宁市唐口街道韭菜姜村戴姓一族,600年前由济宁市金乡县卜集镇戴楼村迁至此处,一脉相传,繁衍生息。从37年前户口统计时,工作人员为了方便书写将部分戴姓写成了“代”。由于不是同一时期同一人统计,造成父子之间、兄弟之间不同姓,给村民带了很多麻烦。5月16日,济宁市中公安分局唐口派出所民警收到由韭菜姜村委提交的申请后,5天为45名村民集体改姓。

  

  89岁的戴兴汉老人拿到了新户口本,错了37年的姓终更正。

  错了37年的姓氏89岁改了过来

  “37年了,认祖归宗了!”

  5月21日下午,91岁的戴兴汉老人双手微颤着从民警手中接过新户口本。老人向记者讲述,他生于1930年,祖祖辈辈都姓戴,1983年村里做了一次人口统计,工作人员在手写统计时为了方便书写将“戴”写成了“代”。

  “当时人们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那时候我都有孙子了,儿子、孙子,我们三辈人的姓都写成了‘代’。”老人说,源于对传统的认知,从他这一代开始改了姓,让他很难接受。“

  很多次都想改,问过别人,听说很麻烦,就一直拖着也只能默认。老人现在是五世同堂,最小的重孙7岁,这次家里有5口人修改姓氏,能在89岁这一年把姓氏改过来,令他非常激动。

  “心理很感激,错了这么多年,感谢民警,让我们这家人终于认祖归宗了。”

  

  

  同时更正姓氏的还有村民戴红伟。

  “原来的户口本上,我姓‘代’,女儿和儿子姓‘戴’。”

  戴红伟说,他生于1977年,在一次人口统计时被写成了“代”,女儿和儿子是2000年以后出生,当时给统计人员说明了情况,将孩子的姓改了回来,但同样也给他带来不便。

  “女儿今年就要参加高考了,填家庭成员时,和我的姓不一个字,到哪儿出证明都很复杂,这样会给孩子以后学习、工作带来更多麻烦。”

  

  村民戴红伟老户口本上自己与女儿、儿子不同姓。

  连续5天民警为45位村民集体更正

  和戴红伟有同样顾虑的,在村里还有几位。2019年高考即将来临,村民多是为参加考试的孩子们考虑,也想把错了几十年的姓氏改回来,更像让姓氏传承正确的传下去。

  5月16日,韭菜姜村村委向唐口派出所提交了申请,将情况逐一说明,为45名村民申请改姓。户籍民警李娜收到这份申请后立即向上级反映,在该岗位工作5年的李娜清楚这一情况的存在。

  “几年前曾有村民来所里改姓,当时他拿着DNA鉴定和很多证明材料才更改过来。”

  李娜说,唐口派出所一边向上级申请,一边立即成立小组到韭菜姜村走访了解,在翻阅大量档案和参考《戴氏宗谱》后,5月17日决定为村民们集体改姓。

  在韭菜姜村戴姓错误是一个时间跨度很长的历史遗留问题,民警调查取证的同时,也寻找相关知情人了解核实情况,特事特办连续5天,为45名村民更正姓氏,因办理身份证需要时间,所以民警们先给村民办理了新户口本。

  “如果按照严格的程序来办,不但办理时期长,村民们还要逐一做DNA鉴定。所以我们特事特办,简化一切流程。放管服不仅要解决好当前的事,也要对历史遗留的问题也要认真调查事实就是的解决。”唐口派出所所长翟涛说。

  5月21日下午,心怀感激的戴氏族人为唐口派出所送上锦旗,为民警们认真负责的服务态度和高效快速的办事效率点赞。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