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老敢”带头 农人不老
2019/05/29 17:07  新华网  

  新华社石家庄5月29日电 题:“老敢”带头 农人不老

  新华社记者杨帆

  在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农技师“赵老敢”远近闻名。

  “老敢”姓赵,但却不老,今年30岁的他在田间地头敢想、敢干、敢闯,这才被乡亲们唤作“老敢”。

  “赵老敢”真名赵永爽,1989年出生于乐亭县一户农家,在北京读大学期间学了农学。记者采访时了解到,因在校期间表现优异,赵永爽毕业时曾接到一家农机公司年薪30万元的邀请。但2013年,赵永爽决定回到农村老家。

  “我希望用自己所学回老家做点事,让乡亲们干活少辛苦一点、多挣点。”好不容易考大学到了大城市,却又要回家种地,赵永爽的所做所想让乡亲邻里欣慰又疑虑。

  乐亭是设施农业大县,温室大棚密布乡野,黄瓜、甜瓜、西红柿三种作物占全县瓜菜总面积近60%。赵永爽发现,这三种作物秧苗经常需要用丝绳绑蔓吊秧,此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重复操作,耗时且效率低下。

  在和秧苗的“对话”中,赵永爽考虑研发一款绑蔓夹。在家人朋友支持下,他凑了30万元启动资金,查阅书籍资料并返校和老师们研究探讨,远赴浙江等地考察20余次。

  不负辛苦,近百次试验后赵永爽造出了国内首创、质量过硬的绑蔓夹,解决了大棚作物吊秧的问题。他推行“先给农民使用,满意后再付款”的销售方式,受到了乐亭菜农的肯定和欢迎。

  “用‘老敢’的绑蔓夹,吊秧工作效率提高3到5倍,节约成本八成,作物能增产10%以上。”乐亭县新寨村菜农苑宗志说。

  如今,“赵老敢”的绑蔓夹吸引了全国各地400余名传统经销商,产品还闯出国门远销俄罗斯、美国、毛里求斯,赚了外汇。

  返乡当农民的“赵老敢”成功当上了“农老板”,这也激励了当地更多年轻人关注农业、投身农村。赵永爽的团队现今专注农业工具的研发、生产、推广,成员已有30多人,外围还有一个50余人、平均年龄30岁的网络电商群体。

  “既能帮助农民省工增产,又实现自身干事创业的抱负,这些年轻人是我们乡村振兴的新希望!”唐山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郝泽川说。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