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上海青浦区法院西虹桥法庭: 优质司法优化营商环境
2019/05/30 09:55  人民日报  

  “看到展区旁边就有个法庭,不少人还挺惊讶的。”法官助理尹强说。不久前,记者到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西虹桥人民法庭采访,恰逢上海车展,上海国展中心内人头攒动,在法庭所在片区,路过的展商和工作人员,不时驻足,投来好奇的目光。

  西虹桥法庭成立于2018年10月8日,法庭面积不大,仅400多平方米;人也不多,法官和法官助理加起来一共6人,但功能却很齐全,从法律咨询到司法审判,司法服务的全流程都能覆盖。

  “这是我们的诉讼文书智能辅助书写系统,只要填写一些基本信息,就能自动生成起诉状”,法庭门口,设置了一个小型的诉讼服务中心,两个来自上海高校法律院系的大学生正坐在前台,处理法律文书,尹强介绍,“不会操作的话,志愿者们能为当事人提供双语指导,填写完提交,扫描二维码就立案成功了。”

  成立6个多月,法庭共收案270件,审结180件,其中涉外商事案件18件,“我们主要受理青浦法院管辖的涉会展业、涉国家会展中心的民商事案件,以及涉外性质的商事案件。”法庭庭长吴小国介绍,受理的案件涉及买卖、承揽、展览、建设工程、房屋租赁等多种类型,标的总额达4.2亿元。

  “通常来讲,展会周期短、人员流动性强,一旦发生纠纷,参展主体非常看重纠纷解决的时间和成本。”吴小国说,基于中外参展主体的司法需求,西虹桥法庭成立之后,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突出快速处理,而且最大限度方便当事人,“随时安排调解,只要当事人愿意,随时可以开庭。”

  去年10月25日,一场展会临开幕前,法官黄洁亭接了个电话,一家来自加拿大的水产公司与某代理商产生了合同纠纷,公司负责人在网上看到法庭的诉讼热线后来电咨询。“案件进来之后,我们会根据诉讼流程来处理,但是涉展会的案子,通常走绿色通道,尽力快速化解,确保展会顺利举行。”黄洁亭介绍,涉外主体如果走诉讼途径,涉及公证认证,时间很长,法庭建议当事人走诉前调解程序。

  2018年10月29日,原告委托人提交诉状,进入诉前调解程序,法庭干警们来到了被告公司正在搭建的展台现场,“当事人很惊讶,怎么会有法官介入这起纠纷。”黄洁亭说。经过反复协调沟通,双方达成和解,“到履行完毕,一共就用了8天,后来,原告还写了封邮件表示对法庭的感谢。”

  为了做好调解工作,西虹桥法庭还引入了上海经贸商事调解中心、中国国际商会上海调解中心、徐泾镇(进口博览会)联合调解中心等四家调解机构,建立起诉讼与非诉讼相结合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到目前为止,法庭所有受理案件中,调解、和解撤诉的案子占到了总数的近70%,案件的平均审理天数46天,2019年的同期结案率达到100%。

  会展行业的案件主要集中在布展撤展阶段侵权纠纷、违约纠纷、采购商与参展商间的合同纠纷、受展会影响的合同纠纷等类型,对此,他们也有针对性地对展馆管理方、展会举办方与参展商发出司法建议,提醒相关主体规范展会参展内容、及时纠正不当行为、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提升员工的法律意识等。

  “我们将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以优质司法优化营商环境,为进博会顺利举行提供法治保障。”上海青浦法院院长麦珏表示。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