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教育部推动语言扶贫:普及普通话纳入驻村第一书记职责
2019/05/31 16:32  新华社  

  5月31日消息,“语言扶贫”取得新进展,普及普通话已经纳入驻村第一书记主要工作。5月31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18年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状况。红星新闻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在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印发的《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3-6岁学前儿童和18岁到45岁青壮年农牧民,成为“语言扶贫”重点聚焦的两类人群。同时,该计划已将普通话的普及率提升纳入到地方扶贫部门、教育部门考核绩效当中,列为驻村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的主要工作任务。

  “语言扶贫”聚焦两类人群

  帮助3-6岁儿童进小学前掌握好普通话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田立新介绍,2018年,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国务院扶贫办印发了《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主要聚焦“三区三州”,采取更大规模、更大力度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主要聚焦的人群是3-6岁学前儿童、18岁到45岁青壮年农牧民,同时也加大对幼儿和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力度。在《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了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在这方面,教育部也加大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力度,组织出版了《普通话1000句》,研发推广普通话学习手机应用软件“语言扶贫APP”,深入开展对青壮年农牧民普通话的学习和培训工作。

  为什么要聚焦这两类人群?会后,田立新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在脱贫攻坚中普及普通话是作为解除交流沟通障碍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一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特别是“三区三州”的边远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18岁到45岁青壮年农牧民的培训,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中这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帮助这些地区的农牧民打通交流障碍,能让他们更好接触职业技能培训,更好走上脱贫致富道路。另一方面,关注3到6岁学前儿童是为了解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贫困代际传递问题。我们要高度关注孩子特别是3到6岁儿童在语言认知规律方面具备的优势。这方面教育部和国务院扶贫办共同推进了一系列举措,帮助他们在进入到小学一年级前在普通话方面能够解决语言障碍,更好接受义务教育的培养。

  普及普通话纳入驻村第一书记主要工作

  田立新在发布会上还介绍,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团中央开展推普脱贫攻坚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去年一年共组织130个团队、1360名大学生赴贫困地区教农牧民学习普通话。国家语委还加强统筹规划,出台实施一些具体方案,指导督促地方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加强统筹,将普通话的普及率提升纳入到地方扶贫部门、教育部门考核绩效当中,也列为驻村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的主要工作任务。

  同时,针对边远贫困地区的“说好普通话、走进新时代”主题推普周活动已经举行21届,参与人数超过了4000万。

  截至目前,教育部已经建立了全国普通话普及情况调查平台,从2017年到2018年对全国2000多个县域的普通话普及率进行全面普查。

  据统计,去年一年,农村和少数民族普通话培训人数达到93万,这一数据和2017年比较翻了一番。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人数791万,同比增长近两成。参加汉字应用水平测试人数突破3万,比上一年增长近五成。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人数46万,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