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新居社区 家门口能就业 有事儿摊开说
2019/06/22 13:34  人民日报  李亚楠  

  走进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新居社区,发现小小的社区里,工厂倒是不少。服装加工厂里,缝纫机“哒哒哒”响个不停,一匹匹布料在工人手里正变成美丽的衣裳;隔壁是糕点厂,不时飘出阵阵香味,各种口味、造型的蛋糕、面包新鲜出炉;再往前走是花艺店,一进门,入眼是一束束逼真的绢花,十几位女工正忙着将刚空运来的鲜花扎成花束。

  今年26岁的阿依仙木古丽亚森,在花艺店工作了两年,已经成了这里的骨干,一天能扎10束花,工资也从一开始的1000多元涨到了4000多元。“社区工作人员到家里找我,说新开了个花艺店,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婆婆帮我看着孩子,有事我随时能回去照看,我就决定来试试。”阿依仙木古丽笑着说,没想到学习一个月就上手了。两年多下来,她的普通话已经说得非常流利,人也变得更加自信。

  “我们社区成立于2012年,流动人口多、中低收入者多,刚开始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多,为此我们做了很多努力。”新居社区党总支书记袁燕杰告诉记者,安居生活,就业为先,社区引来劳动密集型企业,投入近300万元搭建起1200平方米的厂房,让社区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最让袁燕杰牵挂的还有社区孩子们的教育。为解决困难家庭和流动人口子女的学前教育问题,新居社区专门开办了两个免费的社区文化学校,请沙依巴克区教育局选派6名教师在此授课,开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

  学前班的教室就在花艺店对门,孩子们每天的生活,阿依仙木古丽看在眼里。“除一日三餐,学前班里免费加餐,每人一个鸡蛋、一块蛋糕,老师对待孩子就跟自己的孩子一样。等我的孩子再大一点就带到这儿来学习。”

  社区科普工作站里,摆放着不少利用物理原理“解密”各种魔术的设备,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正在体验VR设备,周围挤满了小脑袋……袁燕杰告诉记者,除学前班外,新居社区还开办了“艺术班”、科普工作站,丰富社区里孩子们的周末时光。每到周末,“艺术班”就热闹起来,孩子们唱歌、跳舞,还能到科普工作站接触各种高科技。

  居民之间有点矛盾和纠纷怎么办?社区设立了“百姓说事点”“人民调解室”。袁燕杰介绍,社区干部来评理,群众有事儿摊开说,能把大伙儿的“家长里短”说透说开、及时解开疙瘩。如果事情涉及法律,人民调解室邀请来的值班律师会现场说法。

  好办法换来好环境。“今年以来,人民调解室几乎没有花时间调解矛盾,值班律师成了帮助居民解答生活实际问题的法律顾问。”袁燕杰笑道,“社区和和美美,大伙儿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