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我国粮食工业年总产值破三万亿元
2019/06/22 13:46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6月20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河南郑州召开全国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第三次现场经验交流会。据悉,2018年末,全国纳入粮食产业经济统计的企业达到2.3万户,年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产值超千亿元省份11个,其中,山东省突破4000亿元,江苏、安徽、广东、湖北、河南5省均超过2000亿元。粮食产业已经成为一些主产区重要支柱产业。

  粮食主产区的资源优势在粮食和农业,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也在粮食和农业。近两年,各地主产区以“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为引领,立足粮食资源优势,发展壮大粮食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形成粮食兴、产业旺、经济强的良性循环,破解主产区“产粮越多,经济越穷”的发展困境,调动了地方抓粮积极性和农民种粮积极性。

  河南省漯河市在探索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漯河地处全国粮食主产区和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年产量180万吨、加工转化600万吨、物流转运1000万吨;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105家,成为河南省万亿食品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该市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优质农产品供应体系,支持龙头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成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实现“产购储加销”一体化发展。建成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4个,年营收突破800亿元,带动20万农户增收。

  粮食产业在稳增长调结构、支撑地方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壮大一个龙头,带动一个产业;建好一个园区,隆起一片高地。各地立足特色资源和产业基础,壮大一批实力强、带动作用突出的骨干企业。优化粮食产业区域布局,支持主产区依托县域培育粮食产业集群,尽可能把产业链留在县域。

  2017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启动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以来,把创建示范县市作为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对遴选认定的示范市县给予优先支持,发挥“领头雁”作用。随着粮食产业经济的蓬勃发展,各地把品牌建设作为粮食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以品牌建设为支撑,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目前,全国涌现出“吉林大米”“荆楚大地”“广西香米”“齐鲁粮油”“天府菜油”等大批知名度和美誉度很高的粮食区域品牌。(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慧)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