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致敬邓稼先:有些人,就是带着使命来到人间
2019/06/25 15:56  科技日报  

  他,出身书香门第

  毕业于西南联大

  后来赴美留学

  仅用22个月就获得了博士学位

  他,有贤惠的妻子

  一双可爱的儿女

  父亲是著名美学家

  人生道路

  本来是无比轻松、平坦的

  但是,为了一个使命

  他选择了为祖国隐姓埋名28年

  与亲人聚少离多

  他把全部才智和精力

  都贡献于深爱的国家

  自己却因辐射伤害和极度疲劳

  过早逝去

  我们不禁要问

  有些人,就是带着使命来到人间?

  ▲致敬邓稼先

  95年前的今天,1924年的6月25日

  在安徽怀宁邓家“铁砚山房”,一个男孩出生了

  男孩的六世祖邓石如

  是清代书法金石学家和文坛泰斗、经学宿儒

  男孩的祖父邓艺孙

  曾任安徽教育司长,是安徽学界颇有名气的人物

  男孩的父亲邓以蛰

  被誉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

  是与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共享"南宗北邓"之美誉的“北邓”

  32岁的邓以蛰为儿子取名“稼先”,意味深长

  《说文》中说:稼,禾之秀实为稼,茎节为禾

  “稼先”,预示着这位邓家后代根植于中华大地

  并且早早地秀实和成熟,成为造福民众的沧海之一粟

  

  ▲右一为邓稼先

  

  ▲前排邓以蛰夫妇。后立者长女邓仲先(中)、次女邓茂先、长子邓稼先

  邓稼先,就这样带着父亲的期许来到了人间

  谁也不会预料到

  这个出了书法家、篆刻家、美学家、哲学家的大家族

  却有一位走上核弹研究之路

  成为科学家的后世子孙

  求学

  8个月大的邓稼先,随母亲来到北京

  离开了蝉噪林静、鸟鸣山幽的铁砚山房

  终其一生,再也没有回去过

  就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的父亲邓以蛰

  学贯中西,视野开阔

  要求邓稼先不仅熟读四书五经,还要读外国名著

  并亲自兼任儿子的英语老师

  给他提供了一个充实而又宁静、闲逸的童年

  12岁的邓稼先,插班考上北平崇德中学

  在这里他认识了高两级的杨振宁

  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与邓以蛰既是同乡又是同事

  两人经历大致相同,志趣相投

  因而交情甚笃,常来常往

  父辈的友情延续到了孩子们身上

  而邓稼先和杨振宁,保持了整整50年的友谊

  

  ▲邓稼先与杨振宁最后一次合照

  突如其来的七七事变

  打乱了邓稼先的求学生活

  而生病的父亲无法携全家随学校南迁

  日寇凶相毕露,北平形势日紧

  终于在1940年

  全家决定由16岁的邓稼先带着弟弟南下

  临行前,邓以蛰对儿子说:

  “以后你一定要学科学……学科学对国家有用”

  1941年,邓稼先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学号A4795

  

  ▲邓以蛰先生像

  在物理系读书,邓稼先至少具备了三个方面的优势

  一是物理系超豪华的师资阵容

  叶企孙、吴有训、赵忠尧、饶毓泰、周培源、吴大猷、王竹溪……

  有这些大师、名师指点迷津,少走了多少弯路

  二是大姐夫、光谱学家、物理教育家

  后来做了物理系主任的郑华炽教授

  有了教授姐夫的经常指导,邓稼先获益良多

  三是少年时的好友杨振宁早已入学

  正在西南联大读书

  在学习生活上给予他很多帮助

  在这所后来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精神丰碑的大学里

  邓稼先和其他青年一样

  潜心求学,无问西东

  为即将毕生从事的研究事业

  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响当当的西南联大物理系

  出了被誉为“四杰”的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和朱光亚

  还有郭永怀、钱三强等

  抗战胜利,邓稼先受聘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

  一边勤奋学习,着手赴美留学考试

  而这段时间,他遇到了生命中重要的两个人

  一位是北大医学院学生许鹿希

  在许鹿希从医学院毕业后

  两人结为夫妻,相伴终生

  另一位是物理系大二学生于敏

  两人邂逅在北大校园

  却相见恨晚,一见如故

  时隔二十年之后

  两人再度相逢,将携手干出一番大事业

  

  ▲1949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左起:杨振宁、邓稼先、杨振平

  1948年,短暂的北大助教生涯结束,邓稼先远赴重洋

  进入美国普渡大学就读物理系

  从入学的1948年10月算起

  到获得博士学位的1950年8月

  邓稼先在普渡大学的学习和研究时间只有22个月

  1950年8月20日,邓稼先以《氘核的光致蜕变》一文

  获得哲学博士学位,这一年,他26岁

  

  ▲博士学位留念照

  如此勤奋、聪慧的学生,导师德尔哈尔教授十分欣赏

  有意带他去英国继续深入研究

  那里平台更大,前景会更广阔

  但他没有片刻犹豫,婉拒了导师的好意

  拿到学位的第九天,邓稼先就登上了回国的轮船

  东方,有他的父母和爱人

  东方,还有一个崭新的中国

  

  ▲赵忠尧、钱学森、邓稼先等百名留美学生学成归国,在甲板上集体合影

  炮仗

  新中国的50年代,一切都充满了活力和希望

  归国后的邓稼先生活平稳、轻松、愉快

  1950年10月

  邓稼先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

  1953年与许鹿希成婚

  也许,邓稼先陪着夫人回到娘家的时候

  除了家长里短,应该还会聊一聊物理学

  因为,邓稼先的岳父许德珩

  除了“五四领袖”、水产部长等政治身份外

  还曾师从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研究放射性物理学

  邓稼先的岳母劳君展

  是居里夫人唯一的中国籍女学生

  幸福接连而至

  1954年女儿典典出生了,大名邓志典

  1956年儿子平平出生了,大名邓志平

  四口之家,其乐融融

  

  ▲邓稼先全家

  在新中国一片空白的原子核物理领域

  他在学术上也享受到奔腾的乐趣

  一篇篇有分量的论文相继发表

  为我国原子核理论研究做了很多开拓性的工作

  沉浸在幸福中的邓稼先

  不知道新中国正在酝酿自己的原子弹计划

  毛主席拍板了

  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签下了

  第二机械工业部成立了

  那么,谁来代表中方与苏联人打交道呢

  这个人必须专业过硬、政治可靠

  还要觉悟高、品德优、外语好

  留过洋最好不过了

  最好还能处事灵活

  “非邓稼先莫属”

  原子能研究所所长钱三强极力推荐

  二机部、中科院同意了

  这是1958年8月的一天

  邓稼先来到了钱三强的办公室

  “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调你去做这项工作,怎样?”

  邓稼先没有犹豫,义无反顾地同意了

  34岁的他可能还没意识到

  这对自己以后的人生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

  回到家,只能对妻子许鹿希说

  “我要调动工作了。”

  “调到哪?!”

  “这不能说。”

  “做什么工作?!”

  “这也不能说。”

  邓稼先只说了两段话:

  “我今后恐怕照顾不了这个家了,这些全靠你了。”

  “我的生命从此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

  生命就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这一年

  邓稼先34岁

  妻子许鹿希30岁

  两个孩子大的4岁

  小的只有2岁

  那一晚

  他们一家人

  一起度过了一个难眠之夜

  第二天清晨

  邓稼先离开妻儿,匆匆奔赴新岗位

  攻关

  相对平顺的生活和良好的家教,还有丰富的学识

  造就了邓稼先温文尔雅、为人随和、性情恬淡

  而1958年,已经成为他性格上的一个分水岭

  1958年7月13日,二机部在北京成立核武器研究所(九所)

  设立两个研究室:

  一室是理论研究室,主任是邓稼先

  二室是实验研究室,主任是陈能宽

  因为原子弹研制工作的保密范围太大

  做什么,不能说

  在哪里,不能说

  和谁一起工作,不能说

  这使得邓稼先与朋友交流的话题

  划到了最小的范围

  活泼开朗的邓稼先开始变得沉默寡言

  久而久之,邓稼先的性格

  朝着自己所不喜欢的孤独沉闷的方向发展

  邓稼先的沉默

  也源自肩上的责任和压力

  向“苏联老大哥”还没学上一年

  1959年6月,中苏关系就彻底破裂了

  中国人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发展核武器

  而这,相当于从零起步,谈何容易呢

  邓稼先苦苦思索,终于拨云见日

  选定了原子弹理论设计的三个主攻方向

  邓稼先全面领导着三个组,随时参与小组讨论

  他成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

  

  ▲邓稼先工作照,左边三人从左至右: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怀,右边中间是邓稼先

  那时的新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

  能够提供给邓稼先们的研究硬件设施

  只有运算速度每秒不到5万次的

  就是利用这些简陋的计算工具

  邓稼先的研究队伍计算出了内爆型原子弹的物理流程

  九次演算用掉的演算纸

  可以从地面堆到房顶

  华罗庚把他们所计算的问题称作是:

  “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

  就这样,整整三年时间

  邓稼先带着一群年轻人,已经大略勾画出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轮廓

  邓稼先开始着手原子弹理论设计的框架和构想

  1962年,二机部一个报告打到中央:

  争取1964年,最迟1965年上半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毛主席大笔一挥:

  很好,照办。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

  1962年年底,由周总理担任主任的中央15人专门委员会

  从全国13个部门抽调了一万五千人的施工队伍

  举全国之力支持原子弹的研发、爆炸工作

  中国的原子弹工程,叫做“596工程”

  核爆

  1964年10月16日15时

  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

  随着10、9、8、7、6、5、4、3、2、1的倒计时报出

  爆心区一股强烈的闪光之后

  便是惊天动地的巨响

  接着巨大火球转为蘑菇云冲天而起

  冲击波如排山倒海向效应区冲去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这是邓稼先为国家搞的第一个“大炮仗”

  既是邓稼先不辱使命的一份交待

  也是他写给家人的一份万言家书

  来不及庆功和休整

  邓稼先全身心投入到氢弹的研究中去

  其实,在1963年9月

  邓稼先领导的研制原子弹的全班人马

  已经接到第一颗氢弹的理论设计任务

  第一颗氢弹的代号就叫做639

  原子弹与氢弹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原子弹是核裂变,氢弹是核聚变

  打个比方

  点燃香烟要用火柴

  点燃氢弹就要用原子弹了

  由于邓稼先及其科研队伍的不懈努力和艰苦探索

  形成了有充分论证根据的氢弹设计方案

  就是以邓稼先和于敏姓名命名的“邓-于理论方案”

  为验证理论,1965年进行了一次

  1966年进行了三次核爆实验

  充分证明了理论方案的正确性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于是,第二个“大炮仗”很快就来了

  1967年6月17日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其威力相当于300万吨的TNT炸药

  是第一颗原子弹的150倍

  从原子弹到氢弹

  法国用了8年

  美国用了7年

  前苏联用了4年

  而中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

  元勋

  1972年以后

  邓稼先先后担任了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和院长

  肩负重任

  他不辱使命

  虽然官职越来越大

  但毫无官气,也没有架子

  始终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能得到上至中央领导人的信任

  也能得到普通工人的信任

  被公认为:“难得的帅才”

  邓稼先从事核武器研究这些年,

  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和研究工作都是

  亲手参与、把关、最后拍板的

  很多方案都是他亲笔写的

  但他没有署上自己的名字

  在我国进行的45次核试验中

  邓稼先32次亲历现场

  15次担任现场总指挥

  

  ▲1979年在新疆核试验基地的戈壁滩,左边为邓稼先

  1984年,第32次核试验又一次圆满成功

  邓稼先就是这样带着新式核武器

  也就是中子弹,伸手可及的喜悦

  告别了罗布泊

  研制核武器有一个最可怕的恶魔

  就是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伤害,

  1979年的一次核试验

  邓稼先也不幸受到了辐射

  1985年8月,邓稼先被确诊为直肠癌

  病情十分严重

  1986年6月,中央军委做出决定

  邓稼先为了研制核武器隐姓埋名一辈子

  做了一辈子的牺牲

  不能让他就这样走了

  国家决定对他解密

  公开他的身份

  宣传他的光辉事迹

  这时候

  人们才第一次知道了邓稼先的名字

  知道是他是“两弹元勋”

  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

  理论方案的主要设计者

  知道他是一个英雄

  但,1986年7月29日

  邓稼先与世长辞,终年62岁

  邓稼先的岳父,90岁的许德珩老人

  在挽幛上写下“稼先逝世,我极悲痛”

  是啊,何其悲痛

  奉献

  杨振宁在悼文中写道:

  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这个评价虽有情感成分,但也客观真实

  1985年,邓稼先住院期间,杨振宁回国探望

  曾问起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获得多少奖金

  邓稼先说,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

  原来,1985年,国家颁发原子弹特等奖时

  总数是1万元

  九院决定平均分配

  由于参与研发的人数太多

  院里垫上了十几万元后

  才按照10元、5元、3元这三个等级发下去

  邓稼先去世后

  他主要参与的四个项目:

  原子弹的突破和武器化

  氢弹的突破及武器化

  第二代氢弹装置的突破

  核武器的重大突破

  被追授国家科技成果特等奖

  奖金各1000元

  邓稼先的家属把这些奖金

  悉数捐给了九院设立的科技奖励基金

  1996年7月29日

  在邓稼先逝世十周年的这一天

  中国进行了第45次核试验

  也是迄今为止最后一次核试验

  当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表声明

  郑重宣布:中国暂停核试验

  原子弹、氢弹

  这两个“大炮仗”,意义非凡

  一是打破了美苏核垄断、核讹诈

  二是打碎了“离开苏联中国造不出原子弹”的国际嘲讽

  三是使中华民族扬眉吐气

  四是培养了一大批核专家、材料专家

  这是“争气弹”!

  传承

  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曾说

  自己的偶像是邓稼先:

  “看到他,你会知道怎样才能一生无悔,

  什么才能称之为中国脊梁。

  当你面临同样选择时,

  你是否会像他那样义无反顾?”

  2009年,邓稼先被评为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

  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

  追授邓稼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邓稼先逝世后,杨振宁写了一篇纪念文章《邓稼先》

  饱含感情地写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正好准确地描述了邓稼先的一生

  1996年,邓稼先曾经的同事——于敏、胡仁宇等

  著名科学家联名

  以《十年,我们深刻怀念》为题

  在《光明日报》著文

  充满深情地回忆:

  “每当我们在既定的目标下,

  

  ▲身患重病的邓稼先在医院与同行探讨学术问题

  邓稼先留给后人的

  正如他自己说的:

  “我对自己的选择,终生无悔。

  有些人,就是带着使命来到人间!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