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蒋家岭临危受命 四马桥断肠取义
2019/06/29 13:22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蒋家岭是湖南道县仙子脚镇一个村庄。村后一座低缓的山丘,至今还留着红军战壕。记者沿着山路朝山头走去,战壕分布在半山腰,80多年过去,里面仍然可以蹲下一个人。

  了解红34师历史的道县宣传部副部长周镜忠说,红军来过两次蒋家岭。第一次是1934年9月2日,担任长征先遣任务的红6军团在此地作战,从下午4点一直打到3日拂晓,才向广西进发。第二次是1934年11月26日。红5军团的军团长董振堂、参谋长刘伯承在这里召开红34师团以上主要干部会议。会议传达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战斗部署,其中红34师负责湘江战役的后卫。

  蒋家岭村后曾有一座庙,如今庙已坍塌,只存几棵枝繁叶茂的香樟树。正是在这里,董振堂和刘伯承向红34师师长陈树湘传达了战斗部署,并特别交代:“万一战线被敌人截断,就返回湘南发展游击战争。”

  接下来的6天6夜,陈树湘率领红34师6000多名战士,在道县葫芦岩到广西灌阳水车一带节节阻击敌人,掩护中央红军在12月1日渡过湘江。红34师成功完成后卫任务,但也深陷重围无法过江。他们且战且退,准备回到湘南。

  1934年12月10日,陈树湘带领队伍来到渡口找船渡过牯子江。刚到江心,队伍就遇到当地民团攻击,陈树湘腹部受了伤。

  当村党支部书记蒋正冲领着记者赶到牯子江边时,正好遇到涨水。踏着石阶走到渡口,遥望江心,他说,“这里80年前就是这样,风大浪急,浑浊河水滚滚北去”。

  蒋正冲介绍,听老一辈人说,陈树湘带队伍到村里时只剩下200多名战士,在江边战斗中还牺牲了三四个。陈树湘伤势很重,在村里休息了一夜,第二天才继续向东,走到道县四马桥镇。

  周镜忠详细考证过陈树湘伤后的行军路线。12月12日,他们到道县四马桥镇富足湾村一个岩洞里躲藏。12日到17日,他们在这里短暂休整,17日又遭遇敌人搜山,重伤的陈树湘和2名警卫冲出岩洞,打完最后一颗子弹,不幸被俘。

  之后的故事流传甚广。陈树湘被俘之后被送到一个药铺,周镜忠找到了药铺老板何正生在1975年的一段回忆记录,刻画了一个视死如归的陈树湘——

  敌人听说他是红军师长,先是给他用药,被他拒绝。后来又送来鸡蛋炒菜,陈树湘回答:“我不吃你们的饭。”敌人问:“你们有多少红军?”陈树湘答:“湖南都是。”敌人问:“你在江西打过多少仗?杀过我们的人吗?”陈树湘答:“我参加红军打过数百次仗,受了十几次伤,为百姓消灭了不少害人虫。”

  1934年12月18日上午,陈树湘在被送往道县路上,断肠取义,壮烈牺牲。

  在蒋家岭临危受命,在四马桥断肠取义。周镜忠说,英雄故事始终被人铭记,英雄忠魂始终活在人们心中。如今,陈树湘的坟墓就在道县城边的陈树湘烈士纪念园的一个山丘上。每天都有许多人来凭吊、参观,红色基因在不断传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魏永刚 覃皓珺)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