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长征路上最美的花朵(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2019/07/14 15:17  人民日报  

  

  中国女红军纪念馆的照片墙(局部)。本报记者 黄娴摄

  赤水河边,有一座千年古镇,名为土城,地处贵州省习水县,中央红军四渡赤水的序幕便是在这里拉开。

  土城大桥旁50米处,有一幢西式建筑格外显眼,这里曾是红三军团指挥部所在地。现如今,这里改扩建为中国女红军纪念馆。

  “共有4000多位女红军参加了长征,除了妇女独立师承担战斗任务外,其他女红军肩负着群众宣传、扩大红军队伍、筹粮筹款筹盐、抬担架和护理伤员等重要任务。”习水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张箭宇介绍,她们与男红军一样浴血奋战、艰苦跋涉,克服生理、心理等方面的重重困难,把理想铸进了长征这座人类历史上的伟大丰碑。

  纪念馆里,讲解员带着大家穿过每一个展厅,将女红军的生平娓娓道来。当最美丽、最温情的花朵同最刚强、最壮烈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相遇时,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场景呈现在记者眼前:

  从照片上看,吴富莲大眼睛、方脸盘,目光坚定而刚毅。她原是红一方面军的政治战士,后来调到红四方面军任女红军团的团政委,随西路军转战河西走廊,不幸被俘。她以绝食斗争进行反抗,最后吞针壮烈牺牲,年仅25岁。

  “翻过一岗又一岗,夜黑行军道路长。肩抬担架闯天下,革命思想当太阳。”红军战士们最疲惫时,女红军李坚真唱起了这首山歌。19岁就走上革命道路的她,无论身处的环境多么艰苦,都积极开展文艺宣传,以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鼓舞战士斗志,被誉为长征路上的“百灵鸟”。

  “当年的女红军,曾在土城镇上的文昌宫搞了一次大型演出,宣传红军的主张。”张箭宇介绍,“许多青年看了演出后十分激动,当场报名参加红军。”

  女红军在长征中的坚韧毅力甚至超越了男子,她们有的在雪山草地上艰难穿越,有的在枪林弹雨中坚决前行……她们的形象,刻在纪念馆序厅里名为“风雪长征路”的浮雕上,留存在人们心里。

  烽火硝烟,英姿飒爽。正如纪念馆前言中所写:“女红军作为中国工农红军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柔弱的肩膀承载起革命重担和民族大义。她们坚定地为信仰而战,超越战事无常和生理极限,历尽苦难淬火成钢!”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