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堤坝上的“临时厨房”
2019/07/14 20:46  新华网  

  新华社南昌7月14日电 题:堤坝上的“临时厨房”

  新华社记者范帆

  用铁丝将几根竹竿固定,竹竿顶部再套上一层彩色的塑料布,搭起了一个简易的彩色帐篷……14日,在江西省余干县枫港乡枫富联圩上,这个彩色帐篷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帐篷是干什么用的呢?记者弯腰走进帐篷后看到,由两条板凳和一块木板搭成的方形桌子上,杂乱摆放着电饭煲、煤气灶以及锅碗瓢盆等厨具,一位村民正在砧板上切辣椒,准备中午的饭菜。原来这是巡堤队员在圩堤上搭建的一个“临时厨房”。

  枫港乡党委书记朱学赛告诉记者,枫富联圩防御着来自鄱阳湖和信江的洪水,由于连日来强降雨导致长江水位迅速上涨,鄱阳湖湖滨地区的防汛压力加大,圩堤长期在水中浸泡,容易出现渗漏、管涌等险情。“我们从7月9日开始便组织人员对枫富联圩进行24小时巡堤,因为堤坝距离巡查队员居住的地方比较远,为了方便巡查值守,队员们索性吃住都在堤坝上。”朱学赛说。

  在“临时厨房”的旁边,还放置了一个简易的帐篷,一张行军床摆放在内,供夜晚值班轮换的队员短暂休息。由于通风条件差,帐篷里有些闷热潮湿。

  枫港乡迁移村党支部书记宋礼木已连续几个晚上没有好好休息,他告诉记者,枫富联圩关系着周边5万多名村民和6万多亩良田的安全,防汛责任重大,不能有丝毫马虎,“困难再多也要克服。”

  作为湖滨地区的余干县拥有总长近800公里的圩堤,在这场堤坝保卫战中,当地投入了近万人参与巡堤除险的工作中,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险情、处置险情。

  7月10日,枫富联圩赵家套段出现了泡泉险情,当时正在家里吃饭的83岁的老党员刘长城听到后,放下碗筷就和村干部一起朝圩堤上赶。村干部告诉他,圩堤上有抢险队伍在,他可以不用担心,刘长城却摇了摇手说:“我从17岁就参加抗洪抢险,堤坝的情况我最熟!”面对村干部的劝阻,刘长城不但没有返回,反而和年轻人一起投入到抢险工作中。

  目前,当地政府已经要求加密巡查频次,每两个小时派出一组队员开展巡查,确保圩堤安全度汛。在蜿蜒曲折的堤坝上,身着橙色救生衣的巡查队员背着铁锹来回巡查,远处一面面鲜红的党旗迎风飘扬。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