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红军墓、红军洞、见证鱼水情,是军爱民所以民拥军的真实写照
2019/07/16 16:39  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7月1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长征路万里行》移动直播报道团队继续在重庆綦江采访报道。

  7月15日,再走长征路第35天,重庆綦江。

  遵义会议后,为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中央军委于1月20日下达了《关于渡江的作战计划》,其中红一军团从松坎进占綦江石壕,造成佯攻重庆之势,牵制川军兵力,减轻中央红军主力压力,然后迅速转道赤水。

  

  

  

  在重庆綦江区石壕镇有一座红军烈士墓,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红一军团长征途经石壕时,牺牲了5名战士。1976年至1983年,当地将这5名红军战士的遗骨迁葬在了这里。1991年这里开始扩建成为今天的红军烈士墓。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海霞:“在重庆綦江石壕红军烈士墓,我们发现了这样一块墓记,它讲述的是1991年修建整个墓园的时候的情景。其中介绍当时的墓园是由县里面的一十五万六千五百三十五人自发募捐修成的,那当时募集了多少钱呢,一共募集资金四十五万八千多元。这样的一笔数字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綦江这样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县城来说,着实不是一笔小数目。那当地老百姓为什么对红军会有这么深厚的感情呢?这是我们这一站寻访的重点。”

  

  

  重庆市綦江区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陈平:“我们党史部门一直在对红军长征过綦江过石壕这块的历史进行征集和研究,我们走访了很多当时的亲身经历者,我们的老百姓对红军的印象非常的深刻。当时一个老人叫彭吉珍,据她回忆,红军把当地的地主的谷子拉走就分给了穷苦人,大家都很高兴。”

  其实,当年红军途经石壕镇的时间并不长,大概只有两天的时间,也就是在这两天的时间里,当地百姓看到了完全不一样的一支军队形象。

  

  

  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副调研员 文俊:“农民的房子是不能够随便进的,红军他们大多数都是借群众的门板和稻草睡在大街小巷,在红军离开之前,会把群众的院坝打扫干净,还会为群众的水缸挑满水,红军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就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在石壕红军墓陈列室,我们看到赵正先老人的回忆,同一年的腊月十五,白军路过她家时,把她家的包谷都拿走了,甚至把连屋后树上结的柑橘也都被摘吃了,而两天后的腊月十七日,红军从她家过,向他们要点儿水喝,还要说声谢谢。红军用自己的言行给当地百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在石壕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石壕哪年不过兵,过兵百姓不安宁。唯独当年红军过,一来一去很清静,不拿东西不拿钱,走时地下很干净。”

  重庆市綦江区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陈平:“这些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我们中央红军他们当时的一个初心是什么,是一心为着我们的老百姓,为了我们人民的翻身解放,能够不受压迫,能够过上好的日子,他们可以牺牲一切去英勇奋斗,正因为如此给我们老百姓结下了生死相依,荣辱与共的鱼水深情。”

  以心换心,在陈列室我们看到这样一则故事。当红军大部队离开时,家住李汉坝漆树坪的一位普通农民李树清将4名受伤的红军战士收留在了自己家里。如今,老人已经过世多年,我们在当地寻访到了他的两位孙子李克春和李克友。见到他们时,他们正要去修缮当年爷爷给红军战士藏身的红军洞。

  

  李树清的孙子 李克春:“那阵我爷爷在的时候,每年都要来维修一次,这个棚棚原来不高,现在比原来整得要高大点。我们小的时候,就听到爷爷说红军是好的,为了老百姓,他说辈辈代代都要好好地纪念他们。”

  说是红军洞,其实只是山上大石头夹出来的一块凹陷,当年为了躲避国民党地方武装的搜捕,李树清把受伤的红军转移到了这里,也是这样搭了一个小的窝棚,为红军战士遮风挡雨。那会儿,家里人每天轮流给红军战士送水送饭,为了给红军战士取暖,他们专门去买来木炭。

  

  李树清的孙子 李克友:“如果烧明火的话,会起烟,容易被发现。”

  李树清的孙子 李克春:“两个战士伤要重一点,我爷爷就走到贵州请医生给红军战士医治,花了两三斗谷子,给他治疗病,也没有治疗好,还是牺牲了。”

  最惊险的还是一次国民党地方武装挨家挨户搜查红军,听到风声一定让李树清交出红军,李树清拒不承认,最后上缴了5担谷子才勉强过关,而这几乎是他一家半年的收成。

  后来,一名红军战士伤好后,出发去追赶部队,另一名最后留在了李家,但他在一次出去卖米的途中被国民党抓了壮丁,此后只来过一封信就音信杳无。李克春说爷爷生前始终惦念他们的消息,每年都要来修缮红军洞,给学校的孩子们讲当年的故事。

  李树清的孙子 李克春:“窝藏红军是要砍头的,怕还是怕,但是我爷爷不后悔。每年清明节,那些读书娃来的话,带他们走这些来看,都是跟他们讲这些,红军就是不怕牺牲自己,为了我们下一代人的幸福生活,你们要学习红军精神,要好好读书,以后为国家创造一番事业出来。”

  

  如今,綦江正在深挖红色文化资源,修建王良故居、打造重走长征路的徒步线路等,希望让更多的人能够体验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辛,牢记和学习他们长征的“初心”。

  

  【记者手记】望苍山而默默,怀忠烈以悠悠。石壕红军烈士墓正是一切为了人民,军爱民,所以民拥军的真实写照。当地人希望用这样的方式让后辈铭刻红色记忆,把红军精神、长征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