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为自己一生感到自豪!” 母子48年巡线守边疆
2019/07/19 17:21  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让我们来认识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的一对母子。

  

  母亲的名字叫尼玛,旁边是她的儿子哈达布和。48年前,尼玛带着3岁大的儿子离开家乡,来到距离边境线只有11公里远的大漠戈壁处,开始了守边巡线的生活,一守就是一生。

  历经半个世纪的巡边和放牧生活,尼玛老人已年逾古稀,双腿也不灵便,不再方便独自一人出去巡线。如今,儿子哈达布和接过了母亲薪火相传的守边“接力棒”,传承着母亲的初心,一家人继续坚守在这片土地。

  

  内蒙古西北端,阿拉善右旗与蒙古国接壤的边境地带,这里人迹罕至,放眼望去只有连绵起伏的沙丘与戈壁,和偶尔出现的几头骆驼。很难想象,在沙丘深处,还有一户人家。

  

  在完全没有路、原生态的戈壁上,行驶了40分钟,记者终于到达尼玛老人的家。

  这天一大早,哈达布和就接到了当地边境派出所的电话,问他能否出门巡逻一次,看看边境线上的情况。

  尽管尼玛老人上了年纪,腿脚有些不便,但隔一段时间,也会和儿子出去巡边,这次,她和儿子一起,带记者去她40多年来默默坚守的边境线上再走一走。

  过去没有交通工具的时候,尼玛巡边只能靠骑骆驼,一趟就需要一天的时间。这几年生活条件好了,家里也买上了汽车,巡线变得方便、快捷许多。

  

  一路颠簸着行驶了大约半个小时,终于来到了巡线的第一站——潜伏哨所。这样的小山包是戈壁滩上的制高点,过去,尼玛就在这里站岗放哨。

  

  尽管儿子已经走到坡顶进行观察,尼玛老人还是执意要走上去看一看。她告诉记者,站在这里可以观察骆驼和羊群的踪迹,再用望远镜,更是可以清晰地看到边境线以外的情况。

  

  确定周边没有可疑情况后,继续往边境线走,这里是老人以前放骆驼的草场。当年,边境线的围栏还没有建好,为了防止骆驼出境,尼玛就在这里一边放驼,一边巡线。时间久了,她有了自己的一套侦察方法。

  而现在,边境线的围栏早已建好,家里的骆驼便可以散养在外,老人也就很久没有再走到这里。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