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上半年经济数据解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2019/07/23 15:39  中国经济网  

  

  今年以来,尽管中国经济增速略有放缓,但从就业、物价、收入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指标看,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有温度的民生成绩单。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和劳动力最多的国家,就业工作面临巨大挑战。上半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外部环境影响,党中央、国务院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发挥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实现了经济的稳定增长,为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奠定了良好基础。

  随着一系列稳就业、促就业政策措施的实施,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前6个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位于5.0%至5.3%之间,低于5.5%的预期目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37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67%,新增就业目标完成情况良好。

  当前,我国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面对压力,仍然需要持续推进稳就业的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形成合力,化解就业压力,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收入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294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快于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0.2个百分点,更快于人均GDP增速0.6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且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同期的2.77下降至2.74,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

  从物价指标看,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2%,涨幅比去年同期扩大0.2个百分点,同比涨幅仍明显低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3%左右的物价调控目标,居民消费价格涨势温和。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7%,涨幅比去年同期扩大3.5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93个百分点,鲜果和鲜菜价格涨幅扩大以及猪肉价格由降转涨是影响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涨幅比去年同期回落0.6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31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8%,涨幅比去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

  当前,我国工农业产品供给充足,物价平稳运行具有较强的基础,后期价格总水平有望保持总体稳定。(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林火灿)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