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脱贫攻坚地方行】“红高粱”与“白酒” 共舞产业致富“华尔兹”
2019/07/25 15:36  多彩贵州网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实习记者 吴仪 彭典)7月24日,“脱贫攻坚地方行”看贵州线下走访活动的采访队伍来到了酒都——仁怀市。在仁怀名酒工业园,满山遍野的酒庄林立其中,贵州国台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台酒庄)的红色大字招牌夺目耀眼。走进弥漫着浓郁酒曲香味的酒庄生产车间,工人与设备一同协作,一派繁忙景象。

  

  国台酒庄生产车间工人

  据国台酒庄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周欣乐介绍,国台酒庄所出产的白酒经过了“12987”传统酿造工艺,精选优质上等高粱作为原料,在端午制曲,重阳下沙基酒生产1年1个周期、2次投料、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等一系列工序制成。

  好酒源自好曲,好曲源自好料。仁怀大坝镇簸箕坝村的高粱便是能产出好酒曲的上等原料。

  “簸箕坝村是茅台酒用有机高粱的原产地,被喻为‘茅台酒第一车间’。”大坝镇党委书记张啟霞告诉记者,村里的有机红高粱是按照现代化科学管理模式,利用先进的信息化设备,经过严格的土地平整、种子处理、育苗、移栽、监测、收割等规范化程序,被运送到茅台集团制作成酒曲。

  村里的“红高粱”让茅台白酒享誉世界,同时也反哺着簸箕坝村,让村民从饱满的高粱粒中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红缨子

  2018年,大坝镇以簸箕坝村1200亩土地作为有机红高粱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建设核心,大力推进仁怀市有机高粱标准化示范园建设,示范效应不仅覆盖了该镇2万亩、3636户种植户,而且还辐射并带动周边火石、高大坪、茅台等乡镇的5万亩基地,由此实现了生产规模化。

  村里通过“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带动全村群众共同种植有机高粱,给予农户每年每亩850元流转费,并将合作社盈利的50%按入股份额进行年底分红。

  同时,为解决流转土地后的就业问题,合作社对贫困户优先敞开了大门。簸箕坝村村民刘棋告诉记者,家中6亩田地流转后,自己进入合作社,从事智能大棚的日常管理工作。如今,土地流转费、年底分红加上每月工资,年收入在4万左右,是之前收入的一倍。

  

  簸箕坝村饱满的高粱

  “目前看来,高粱产量应该比去年多,我们的收入也会越来越多,日子越过越好呀!”望着田间饱满的高粱,刘棋高兴地说:“今年,丰收在望!”

标签:
责编:王建旸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