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我运载火箭落区安全控制技术首次验证成功
2019/07/30 17:36  科技日报  

  记者28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获悉,26日13时40分,长征二号丙火箭一子级残骸在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被顺利找到,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首次栅格舵分离体落区安全控制技术试验取得成功,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掌握此项技术的国家。

  近年来,运载火箭残骸落区安全问题引人关注。火箭残骸在完成任务后是无控坠落,落点散布范围较大,有时可能涉及有人居住的区域。当前的做法是在每次发射任务前,将落区内百姓疏散到安全地带。但这不仅给当地百姓带来不便,也增加了火箭发射的经济成本和工作难度。

  长二丙火箭副总设计师崔照云介绍道,可折展传动栅格舵系统是精确落区控制的关键结构设备。栅格舵在火箭上升段需要紧贴箭体侧壁以避免对卫星发射任务造成影响,在再入大气层阶段则需要完成解锁、展开、按控制指令转动等一系列复杂动作,还要承受上千度高温以及近10倍自重的冲击力。为此,研制团队精心选材、反复试验,为火箭插上了能够精准挥动的“翅膀”。

  电气系统是控制栅格舵动作的“大脑”。此次试验中,新一代电气系统完成了飞行控制和数据传输任务。该系统负责人彭越介绍, 新一代电气系统将测量、控制、遥测遥控等功能整合在十几公分的盒子里,栅格舵控制的核心算法全部自主完成,通过安装配套应用程序的手机,就知道火箭被控部件的实时位置。

  一院一部主任助理何巍表示,此次技术试验成功对于解决我国内陆发射场落区安全性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为后续我国运载火箭助推器及子级的可控回收、软着陆、重复使用等技术奠定了基础。(扈佳林 记者付毅飞)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