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精神的力量·新时代之魂】身边的“中国精神” 忠诚为民的老村医柏志华
2019/08/03 14:17  中国网  杨佳 曹川川  

  

  北团村社区医院的医务室里柏志华正在为村民看病。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当地年轻人打诨叫他“柏院长”,因为早先村里的社区医院就他一个人。66岁的柏志华会笑着应和这样的“昵称”。

  1972年3月17日,柏志华清楚地记得这个日子,19岁的他经过半年专业培训正式成为浙江嘉兴海盐县北团村的一名赤脚医生。

  这一干就是47年,已过退休年龄的柏志华依旧在北团村社区医院的医务室里忙碌着。大家都信任他,要是谁家病人不方便到医务室,一个电话,他定会抽空,步履匆匆走街串巷上门服务。

  来北团村社区医院结算医药费的村民祝仁华告诉记者,柏志华经常去村民家里出诊。祝仁华家里有两位老人,一位中风瘫痪,一位老年痴呆,没有办法到医务室就诊。每次老人生病,柏志华都会抽休息时间去家里诊治。

  

  北团村一角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如今的北团村美丽祥和,柏志华说这些年村里的巨大变化,还得从2006年1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视察海盐县秦山北团村说起。

  时过多年,柏志华对当时的情形仍记忆犹新。习近平到社区医生服务站视察时,与他聊家常,问他的情况。柏志华一时语塞,竟忘记了自己属马。说起那时的情形,柏志华拍着大腿,开怀地笑着跟记者讲,“你说我紧张的都忘记了自己的属马,你说说”。

  话锋一转,柏志华一脸严肃地讲,他视察情况时,在社区医院停留了半个多小时,详细询问了看病难和医疗报销的情况。

  柏志华讲,要是能再见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向他汇报一下北团村的巨变。

  13年来,村里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医疗报销比例已经由原来的15%涨到了60%,住院的报销比例可以达到70%。

  

  乡村医生柏志华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随着老百姓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来社区医院看病治疗逐渐转向了糖尿病、高血压这样的慢性病。柏志华的工作内容也随之改变,而他服务百姓的宗旨却始终未变。(中国网记者 杨佳 曹川川 采访报道)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