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乡村农场里的“智慧范儿”
2019/08/03 17:10  新华网  

  新华社呼和浩特8月3日电 题:乡村农场里的“智慧范儿”

  新华社记者李志鹏

  “你们看,这坡上种的谷子,都是我们智慧管理平台下的,这些谷子生长周期长,要实时了解谷子生长数据。”刘峻承兴致勃勃地介绍着,他的农场里展现出浓浓的“智慧范儿”。

  这片农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高茂泉窑村,刘峻承是农场负责人之一,他是土生土长的高茂泉窑村人。作为从事农业多年的“老把式”,他敏锐地看到数字化、智能化将在未来农业发展中得到广泛应用。

  “我们在田里设了多个数据收集点,收集温度、湿度、风力等数据。然后将数据上传到云平台,处理后的数据会指导具体生产,也会成为生产的标准。”刘峻承说。

  基于对农业发展的思考,刘峻承与京东农业发展部门展开合作,在农场中引入智慧农场管理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收集作物生长信息,建立作物耕种标准,为农作物种植“出谋划策”,改变了传统农业低效和标准缺失的状况。

  陈文雅是京东负责智慧农场管理平台的工作人员。“我们为农场提供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也是希望帮助农场智能化升级,目的就是想保证农产品的质量,让农业能够高效、绿色发展。”她说。

  农场的技术负责人王亚菲说:“我们之前谷子生产基本靠人的经验,建立起智慧化模式后,农场的生产就有了标准指导,让农作物生产效率有了提升。”

  智慧管理平台使农场能及时监管种、肥、药等的使用,也能让消费者以扫码方式追溯产品信息。刘峻承介绍,农场产品可以利用双方合作关系,将产品放到京东线上渠道售卖,使农产品多了一条销售渠道,让更多好产品销售到全国,减轻了农场的销售压力。

  “通过实践,我们不断改进智能化技术,也希望将来能够扩大智慧管理平台指导下的耕种面积,能够全面享受农业生产‘智慧化’带来的好处。”刘峻承说。

标签:
责编:张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