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入选高中语文教材!他却说:“大家把我捧得太高了……”
2019/09/05 17:43  科技日报  

  今年9月秋季学期,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将在一些省份开始使用,并于2022年前全面推行。在语文新教材中,纳入了《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一文。

  对此,课文主角——“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语重心长地说,只有把课本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入选(教材)的事情得到了我的授权。”一大早,袁隆平就从家里步行来到位于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行政楼三楼的办公室。处理了半个多小时工作后,他语气轻松、带着笑容对记者说,“很不好意思,我就是个普通人,只想做好自己的科研,大家把我捧得太高了。”

  “书本知识很重要。我是搞水稻研究的,但是书本里面长不出水稻,只有田里面才长得出水稻,要实践!”袁隆平用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叮嘱孩子们和年轻一代的科研工作者们,一定要手眼结合、注重实践。

  他告诉记者,自己之所以选择水稻作为毕生的事业,就与幼年一次参观园林场的经历有关,从那时起,他就特别向往“田园之美、农艺之乐”。上世纪50年代在西南农学院求学期间,国内十分流行苏联的一套否定基因存在的遗传学说,但他没有盲从,而是在老师管相桓的指导下,接触了大量不同学派科学家的研究,并养成了在田野里做实验的习惯。时至今日,袁隆平依然认为“只有下田才最快乐”,并将这种务实的科研精神,传递给了自己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袁隆平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的消息,引来网民高度关注和点赞,也受到了一线教师的广泛欢迎。湖南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语文高级教师钟武伟认为,袁隆平是对世界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以他为题材的文章,读来既让学生感到亲切,又感到自豪。“这一方面体现了语文学科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独特价值,涵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家国情怀,另一方面,这是一篇优秀的人物通讯,也能提升学生在文体鉴赏与写作方面的能力。”

  来源:新华社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