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光明日报评论员:贺兰山下,弄潮中国经济这片海
2019/09/06 17:40  光明日报客户端  

  贺兰山下,黄河岸边,从来是草原与大漠的分野。今天,却似乎能清晰听见大海的潮汐,看见弄潮的风帆。

  5日在银川开幕的第四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是中国经济这片大海的生动写照。来自89个国家、2900多家区域组织、商协会、机构和企业的12600多名代表参会参展;其中,参会的1300多位工商界代表和683位大中企业代表数量是上届的3倍。本届博览会期间,中阿工商峰会、中阿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中阿旅行商大会、网上丝绸之路大会等活动精彩纷呈,各国嘉宾将在基础设施、产能合作、高新技术、互联网+医疗健康、现代农业、物流、旅游、数字经济等多个领域开展对话、对接、推介、洽谈。

  在世界经济运行风险和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国际投资者信心明显不足的当下,中国经济这片大海更成为各国投资者眼中的机遇之海、希望之海。

  中国既是“世界工厂”,也是“世界市场”——这是各国嘉宾的共识。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位置重要,蕴藏着丰富的投资引资和发展机遇。中国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成长最快的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增长潜力巨大。步入21世纪以来,中国进出口总额从2001年的5097.68亿美元猛增到2018年的46230.40亿美元,堪称全球贸易的活力之源。在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率仍然位居全球前五大经济体之首。201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7.5%,已是连续13年领跑世界。与此同时,中国对外投资也进入快车道。截至2017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到18090.4亿美元,首次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

  更为重要和珍贵的是,中国始终保持着一颗与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共谋发展、合作共赢的初心。即使在不沿边、不靠海的宁夏,各国嘉宾依然能够感受到中国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从容,中国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自信,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笃定。

  发轫于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传统合作,勃兴于“一带一路”的携手共建。近年来,以宁夏为永久举办地的中阿博览会已逐渐发展成为集高层对话、经贸促进、会展洽谈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性博览会,并成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

  “未之见而亲焉,可以往矣;久而不忘焉,可以来矣。” 在阿拉伯国家人民心中,中国一直是值得信赖的伙伴,助力着地区和平稳定、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

  传统的友谊、共同的愿望、高度的互信,让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在阿拉伯国家得到热烈响应。近年来,中阿双方共商共建共享,致力于搭建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突破口的“1+2+3”合作格局。目前,中国已经与18个阿拉伯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双方在基础设施、能源、经贸园区、高新技术、金融等领域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2018年,中阿双边贸易额达2443亿美元,中国企业在阿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达356亿美元,中国对阿直接投资流量达12亿美元,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前往阿拉伯国家投资兴业。

  贺兰山顶草,时卷动帆风。秉承“传承友谊、深化合作、共同发展”的宗旨,以“新机遇、新未来”为主题,本届中阿博览会必将为中阿双方深化务实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重要动力。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