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中国有故事 : 一种相思,两段传奇
2019/09/27 15:19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有故事》系列微纪录片26日正式上线!

  很少有人知道,在中国西南部大山里,藏着“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三大象征”之一,排名甚至超过美国宇航员登月、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那是一条铁路。当年,为了筑路,仅铁道兵就牺牲2100多人。一名筑路者留下一封信,从此音讯皆无,他是谁?半个多世纪后,另一名筑路者阴差阳错与前人“巧遇”,他又是谁?

  一种相思,两段传奇。本期《中国有故事》, 带你穿越时空,随着那滚滚车轮,返回历史深处……

  在1984年的时候,联合国评出了“象征二十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第三名是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第二名是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登月,那第一名它是什么呢?

  很少有人能够想象,它其实是中国的一条偏僻的铁路——成昆铁路。

  

  这儿地质环境极为恶劣,被外国专家称作是“铁路禁区”。

  

  在那个装备技术落后的年代,建设者只能凭借血肉之躯去挑战这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埋骨他乡的23座烈士陵园至今仍静静地守护在铁路两旁。

  

  在老成昆铁路建设期间,仅铁道兵就牺牲2100多人。

  

  他叫韩礼芳,曾是成昆铁路30万铁道兵的一员。1965年,他挥别了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孩子,从此再也没有回过家。

  

  

  多年后,家人仅仅收到了一张他的照片,和一封未寄出的家书。

  

  

  转眼到了2016年,中铁隧道集团重返大凉山,再战成昆线。新成昆线的建设队伍中有一位名叫母永奇的年轻人。

  

  在他离家时,外婆叮嘱他:“你呀,是替外公去完成心愿的,一定要把他没打通的隧道打通。”

  

  2017年的一天,母永奇和同事们来到附近的一座烈士陵园给先烈献花,在一座座墓碑中,他看到了一个名字和自己的外公同名。他急忙拍照发给了母亲,等待确认的电话,像是等了整整一个世纪。

  

  铃声响起,电话那头的母亲已经是泣不成声,85岁高龄的外婆连夜赶来,颤抖着双手捧出外公留下的唯一照片,在墓碑旁长跪不起。

  

  母永奇和外公两代人半个世纪的青春接力,使成都到昆明由19个小时缩短到6个多小时,促成了成昆铁路从通车到高铁的质变,也换来了新中国铁路网建设的蓬勃发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前夕,由共青团中央出品,中国青年报社、中央企业团工委、江苏广电总台互联网产品中心联合出品的系列微纪录片《中国有故事》上线了。

  这一栏目将挖掘梳理新中国发展进程中重大历史事件、建设工程、突破性成就,以青春风格讲述背后鲜为人知的人物和故事,展现一代代平凡的中国人为祖国建设发展敢于牺牲、勤于奋斗的奉献精神。

  本集的《中国有故事》先讲到这里啦!

  你有什么感受?

  快来和我们说说吧!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