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见证七十载 草原新发展#环球网系列网评二:共筑生态文明之基,奏响绿色发展的优美乐章
2019/10/17 20:19  环球网  

  10月15日上午,由中央网信办网络评论工作局指导,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网信办主办,赤峰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承办的“见证七十载草原新发展”线下走访活动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启动。多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自治区新闻网站、抖音、快手、新浪微博、秒拍等新媒体平台,以及网络名人共30余人参加活动。在马鞍山林场、马鞍山村,采访团一行感受到了绿色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面对生态灾害频发、生态压力巨大等突出问题,如何补齐生态短板,也已经成为了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伟大胜利必须攻克的难关。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深入内蒙古赤峰马鞍山林场调研,重点了解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当时,习近平总书记对护林人员说,建设祖国北方和首都生态安全屏障是战略性的任务,是我们要世世代代做下去的事情。

  抓住生态文明“牛鼻子”,奏响绿色发展的优美乐章。马鞍山林场始建于1962年10月,五十多年来始终坚持“大力造林、普遍护林”的办场方针,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效果不断凸显。通过几十年建设,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森林质量提升明显,年均新增造林面积300余亩。目前天然林面积已经达到4.2万亩,人工林面积达到6.6万亩,森林活立木蓄积量达到21.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98.8%。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在做好森林管护的同时,马鞍山林场还依托森林资源优势,把自身融入区域发展中,带动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比如,林区的土特产,诸如蘑菇、榛子等等,就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不仅如此,马鞍山林场还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事业,已经帮助辖区内马鞍山村、蒿松沟村村民发展山葡萄3000亩,带动贫困人口11户24人,实现了人均增收3500元。

  生态是内蒙古最大的资源,绿色是内蒙古的底色。此次采访团一行来到的马鞍山林场,只是内蒙古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在中央支持下大规模实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工程,生态已实现“整体遏制、局部好转”。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着力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正越来越亮丽。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当前,不管是长江生态环境加快修复,还是塞罕坝的林海郁郁苍苍,亦或马鞍山林场的生机勃勃,地球村的“绿色梦想”正在古老的长城脚下徐徐绽放。可以肯定,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共筑生态文明之基,近14亿中华儿女的绿色获得感将越来越实实在在。(寰方平)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