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凝聚科技力量,决胜脱贫攻坚!
2019/10/18 12:27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2019年10月17日,是第6个全国扶贫日,第27个国际消除贫困日。

  如何凝聚科技力量精锐出战,更精准聚焦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如期撕掉贫困标签?距离打赢脱贫攻坚战只剩下400多天,科技战线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

  

  科技扶贫 不再靠天

  深秋,吕梁山区贫困县陕西榆林佳县上万亩漫山遍野的高粱熟了,一望无际,这得益于科技部佳县科技扶贫团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引进的一项实用技术。

  2017年,扶贫团在佳县试验示范1000亩谷子,选用优良谷子品种,采用渗水地膜旱地穴播新技术组织实施。经测产,谷子产量翻番,贫困户户均增收8000元。

  “乘胜追击,我们启动实施渗水地膜高粱和谷子产业扶贫项目,迄今为止,共在124个村种植渗水地膜高粱和谷子约7万亩,并试验9000亩全生物降解地膜。”科技部挂职佳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徐辉介绍,目前高粱亩产可实现1800斤,谷子亩产可达810斤以上,均创陕北种植记录。

  实用技术,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脱贫攻坚、农民增收对接起来,为贫困县精准脱贫攻坚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我们围绕扶贫目标,找准科技需求,高效嫁接创新资源;培育科技人才,引育适用技术,搭建创新平台与载体;发挥省市县联动机制优势,建立健全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提升脱贫的精准性、实效性、可持续性。”徐辉说。

  做成产业 创出价值

  10月15日,辽宁省朝阳市北台子村第一书记单葆成站好最后一班岗,带着不舍完成了工作交接。

  作为辽宁省科技厅驻朝阳市龙城区联合镇北台子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他目睹了北台子村的变化。北台子村原是一个占地面积2万亩、人口1100人的省级贫困村。2014年,工作队进驻北台子村。5年来,工作队所做的一桩桩、一件件事,让北台子村悄然改变了模样。

  “在工作队的帮扶下,联合镇香菇产业从零起步,已有6个村发展香菇产业,建设香菇大棚300多栋,种植香菇200多万棒。”单葆成说,“科技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支撑,须做得细、做得实,做成了产业、做出了价值,才能达到真扶贫、扶真贫的目的。”

  发展产业、探索实业,香菇产业已成为北台子村主导产业,村容村貌得到了彻底改观。

  产业扶贫为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决定性成就提供了有力支撑。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贫困地区累计建成各类扶贫产业基地10万个以上。

  敢想敢拼 挥洒青春

  10月16日,在中国兴隆山楂产业发展峰会上,80后的河北省山楂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张静与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签约。

  从英国留学回国,张静没有选择在大城市工作,而是回到了家乡创业。

  作为“中国山楂之乡”,兴隆极度缺乏龙头的深加工企业,果品收购价格低,果农叫苦不迭,张静下决心创办一家现代化的创新型山楂深加工企业,她带领企业形成了种植、加工、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循环产业链条。

  “我们将兴隆的山楂价格从0.7元提高到1.3元,带动了4000余户果农增收,累计给贫困户分红110多万元。”张静说,在科技部门的帮助下,其建成了三个省级研发平台,确立了20多项亟待攻克的课题,并以研发平台为抓手,打造出“三园一平台”农业模式。

  10月14日,在2019年全国扶贫日乡村发展与脱贫攻坚论坛上,国务院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刘永富表示,创业致富带头人至关重要,他们是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他们带领乡亲们做产业、想办法,把群众的愿望变成了增收脱贫的现实。

  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除注明外均来自网络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