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见证七十载·草原新发展】不忘初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筑起北疆绿色长城
2019/10/18 19:10  中国网  

  中国网赤峰10月17日电 (记者王鑫)赤峰市是内蒙古自治区下辖地级市,位于内蒙古东南部,素有“北京后花园”之称,也是祖国北方的生态安全屏障。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林场林区考察时强调,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贡献国。这么大范围地持续不断建设人工林,只有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做到。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守好这方碧绿、这片蔚蓝、这份纯净,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世世代代干下去,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

  

  中国第一个畜牧业合作社纪念馆(中国网记者王鑫摄)

  在走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其实赤峰市的绿色发展之路起步可以追溯到新中国建立初期。说到这里必须要提到的一个传奇人物——根登。根登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人,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翁牛特旗阿什罕苏木乌兰敖都牧业生产合作社主任、人民公社党委副书记。1952年领导创办全旗第一个牧业生产合作社,受到毛泽东主席的赞扬。1957年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

  这样杰出并且传奇的书记背后,虽说有说不完的故事,但是,今天令记者们感叹的,是早在六十多年前,他就超前的意识到了综合治理沙漠的重要性。从1956年春开始,根登书记就带领牧民开始治沙,人工种草800亩,沙漠造林1000亩,将3000亩流动沙丘改造成为优良草牧场,并在沙地上栽植了枣树,葡萄,苹果等经济林,获得可观的收入,为了保障冬季牲畜的饲草料,他还首创了夏秋围封牧场的做法。数据虽然对比今天的成果不算亮眼,但那是六十多年前。

  

  根登书记旧照(中国网记者王鑫摄)

  这位传奇书记的初心和使命被继任者很好的传承和发扬,正完美的诠释了十九大主题打头的那八个大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据当地人介绍,每一任书记上任的头等大事依然是治沙,一代代的坚持,一代代人的干,让阿什罕苏木从昔日的沙海变成今日的草原绿洲。因治沙成果显著,阿什罕苏木荣获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受到了联合国的关注,有的国家慕名而来,到这里参现学习。

  不仅是阿什罕苏木,翁牛特旗生态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翁牛特旗曾经沙化土地面积达727.4万亩,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40.8%,占赤峰市沙化土地面积的25.5%,10个苏木乡镇、5个国营农牧场地处风沙区内,沙区人口约14万人。

  

  阿什罕苏木从昔日沙海变成今日的草原绿洲(中国网记者王鑫摄)

  为从根本上改变全旗脆弱的生态环境,2009年以来,翁牛特旗采取“以路治沙”、“以水治沙”等治理模式,先后开通了8条、218公里穿沙公路,全旗累计完成沙地综合治理578万亩,有林地面积达到50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8.5%,项目区植被盖度由治理前的5—15%增加到现在的30—70%,全旗土地沙化、退化的局面得到有效控制。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需要脚踏实地去做的事情,今日的阿什罕苏木、翁牛特旗乃至赤峰市,都在用行动建设生态文明,相信只要坚守这份治沙初心,带给赤峰的将不仅仅是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更重要的是筑起北疆绿色长城的骄傲与自豪。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