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致敬,城市“夜行人”
2019/10/28 10:46  人民日报评论  

  “夜深了,他们还没睡!”吉林长春,公交“夜宵线”的司机师傅习惯了在工作中迎来黎明;云南昆明,夜班交警在桥头路口检牌照、查酒驾、处理事故;江苏淮安,被称为城市“听漏人”的管道检漏工手持长长的传音筒,通过聆听地下水管的细微声响来分辨是否漏水……夜幕开启,下班的人如倦鸟归巢,随着一盏盏灯火逐渐熄灭,城市慢慢进入梦乡。然而,对有的人而言,一天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长春市362路公交车夜班司机驾车行驶在路上。新华社记者 许 畅摄

  从社会治安、交通出行,到医疗保障、物流运输,在城市系统这一无休止运行的庞大机器中,总需要有人夜间值守、勤勉工作。

  近年来,“夜生活”也催生“夜工作”。各地“夜经济”的兴起,对城市的服务保障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同岗位的工作者各司其职、恪尽职守,我们的城市才会运行无阻、充满活力。从某种意义上说,

  也正是因为这些“夜行人”的存在,城市才能“24小时不打烊”,在每时每刻给人以温暖。

  城市“夜行人”,有时也是幕后的“隐身人”。对于检漏工、排线员等职业,有些人甚至闻所未闻。事实上,安全的治安环境、可靠的水电供应、随叫随到的订餐外卖……我们常常用之而不觉,如果不是亲身遭遇问题,往往就难以去关注。其实,夜间的城市功能,正是靠这些在背后默默付出的人保障。疏导堵点、治理难点,畅通城市“毛细血管”,促进精细化治理,他们既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践行者。夜间工作,同样可以实现人生价值,成就不一样的精彩。

  

  在江苏淮安,“听漏人”在夜间借助听音杆判断地下自来水管是否漏水,确保城市用水安全。王 昊摄(人民视觉)

  有人说:

  他们用日夜颠倒,换来夜间生活美好。

  和一般人的生物钟不同,城市“夜行人”习惯了昼伏夜出。他们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用坚毅守护万家灯火。

  对这些幕后英雄,全社会理应多一些尊重与理解,多一些关注与关怀。

  让他们生活有甜头、梦想有盼头,我们的城市就能流动起更为斑斓的夜色,让生活更加美好。

标签:
责编:张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