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让江南文脉在流淌中熠熠生辉泽被当代
2019/10/28 15:59  南通网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10月28日,第二届江南文脉论坛再度于江苏无锡拉开帷幕,聚焦文脉传承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自古以来,江南地区,山清水秀,物产丰饶,文化昌明。从水榭、清波、台城柳,到粉壁、黛瓦、马头墙,江南文脉静静地流淌在这片“春有和风、夏有浓荫、秋无萧瑟、冬无阴霾”的诗意中。经过千年传承,新时代的江南文脉要接续传承,便需不断汲取养分、创新发展。

  以传承唤记忆,提炼江南精神。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江南文脉如同一条生生不息的长河。追本溯源,我们可以欣赏到吴越文化、海派文化和徽州文化的多元风采,那是我们祖辈留下的珍贵财富,亦是我们身上流淌着的文化血液,是植根于基因内的文化自信。从延续江南文脉中汲取力量、开拓前进,才能在新时代展示好江南气质。

  以创新焕活力,推出江南爆款。以故宫博物馆为例,从一卷难求的宫廷胶带,到火爆朋友圈的故宫口红,再到奉旨点餐的“朕的火锅”,故宫博物馆的文创生意真的是开了挂。对比之下,江南文创产品在原创性、趣味性、体量上都稍显不足。文化的生命在于创造力。江南文脉焕发出新活力,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更离不开脑洞大开的奇思妙想。文化的呈现方式越来越多,江南文化也可以运用在流行音乐、潮流服饰、视频平台,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让“跨界合作”赋予文创更大的创意空间,让江南文化既“活”又“火”。

  以匠心换人心,打造江南精品。江南曾是全国工艺技术的核心区域,“工匠精神”浸润在与江南有关的作品里,人品里。从园林寺塔到一草一木,从诗词书画到穿戴饮食,无一处不彰显着江南精益求精、优雅诗意的工匠精神。新时代,要求我们以匠心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走“技术+文化”的道路,用匠心彰显江南态度,用匠心铸造江南品质,用匠心打造江南文化符号。

  正是江南好风景,赓续文脉聚人心。继承发扬江南文化,要以传承唤醒江南文脉记忆,以创新焕起江南文化活力,以匠心换得更广泛的文化认同,让江南文化在新时代更加熠熠生辉。(潘双娟)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