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江苏实践绘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2019/11/20 15:34  苏州新闻网  

  11月19日,“乡村振兴在行动——走近江苏”主题线下活动在江苏启动,来自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主要商业网站的30多名记者将走访南通、泰州、常州、镇江等地,记录江苏多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取得的生动实践。

  江苏既是经济大省,也是农业大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为江苏未来农业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

  产业兴旺让老百姓口袋更富。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发展产业,把产业布局在农村,才能把人留在乡村,才能避免乡村空心化,才能实现乡村振兴。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茅山老区丘陵腹地的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时代楷模”赵亚夫尝试通过“整村推进生态农业”的方式,为经济薄弱地区的农民找一条共同富裕的道路。推进新产业新业态培育,以科技支撑为引领,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创意休闲农业、外向型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2018年,江苏农产品网络销售470亿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现综合收入535亿元。

  生态宜居催生乡村振兴动能。2017年,江苏正式开启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大幕,率先展开乡村振兴实践。兴化徐圩村圩岸自然村毗邻徐马荒湿地景区,是传统的“渔耕文化”特色村,原生态的木桩护岸、仿古的跨河三孔小桥,充分显现了传统水乡韵味。宿迁泗洪县四河乡规划发展生态农业示范园、生态环保创业园、生态宜居新家园等三个功能区,打造蔬果之乡、绿岛四河。“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美丽乡村的应有之义,也是江苏推动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当乡村农业的生产和观光组合为共同体,这时候的乡村,已经面向泥土,春暖花开。

  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有效治理。文化种子在乡村生根发芽,公共文化资源也就能加速下乡供给养分,乡村自治就有成效。在张家港,历史悠久的塘桥镇文化底蕴深厚,以鹿苑钱氏等家风家训为引领,弘扬优秀乡贤精神,推动文明乡风建设。放眼全江苏省,江苏省市县乡村五级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已基本建成,农家书屋1.8万多家,乡镇综合文化站1000个,公共文化设施覆盖率达90%,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全国领先。村庄的文化,是村民心灵的家,“文化是人为的,也是为人的”,文化铸魂讲好乡村故事的案例在江苏各地生动上演,也推动了乡村自治上新台阶。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同理,实现强富美高的新江苏,就必须要让农村美起来,让农业强起来,让农民富起来。应该看到,江苏实践已经绘出乡村振兴新图景。网络媒体走近江苏,发现江苏乡村振兴之劲,挖拙乡村振兴的感人故事,正是为江苏的乡村振兴加油鼓劲,为这“鱼米之乡”再添景。(李禹剑)

标签:
责编:纪树霞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