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说到澳门你只知道大三巴?其实这里每年也有一座“天安门城楼”……
2019/12/15 14:38  央视网  

  再过几天

  澳门将迎来回归20周年的日子

  你知道吗?

  在澳门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传统

  老一辈澳门人

  通过建牌楼记录祖国的发展与变迁

  他们建得最多的牌楼是什么?

  新时代的澳门青年又如何融入祖国?

  今天,就听听他们的澳门故事

  澳门美术协会会长陆曦:

  “牌楼”,澳门最早期的爱国主义教育

  为了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澳门美术协会制作了一个像国庆牌楼一样形式的彩色牌楼。这个彩色牌楼分为两部分,分别是澳门和内地的现状。

  

  澳门美术协会会长陆曦:牌楼是澳门的一个传统,有重大事件发生,就会通过在马路上搭建牌楼凸显这一事件主题,从而让大家都知道。

  

  1949年新中国诞生,澳门同胞欢欣鼓舞,有人建议在澳门马路上搭建第一座迎接新中国诞生的牌楼。从那个时候开始,一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初,澳门每逢国庆都要搭建牌楼。

  

  牌楼的形式很多,都旨在反映当年祖国的建设和成就。比如说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卫星上天等等,那一代人就是看着牌楼上的图像,了解当年国家的成就。可以说牌楼是澳门最早期爱国主义教育的缩影。

  每年,其他的牌楼都会变化,但是有一座不变,那就是“天安门城楼”。

  当时,澳门同胞没有机会到天安门城楼下拍照,大家建议搭建一座“天安门城楼”牌楼,这样就可以在“天安门城楼”下拍照了。牌楼建成后,可以说每逢国庆,大家都扶老携幼上街去看牌楼。

  

  澳门美术协会会长陆曦:我们前后这20多年(1949年—上个世纪70年代初),一共搭建过150多座牌楼。而在这漫长的过程中,锻炼了不少人才,他们都是现在澳门美术界的领军人物。

  澳门的牌楼虽然告一段落

  但更多的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学校和各个方面不断地发展

  已深入至每位同胞心里

  澳门青年志愿者协会裴承贤:

  用志愿服务见证祖国的不断发展

  10年前,澳门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始将志愿服务延伸到内地偏远山区,到现在已有400多名澳门青年加入其中。

  澳门青年志愿者协会裴承贤:

  我们澳门青年已经享受到国家给我们的很多福利,我们也希望一起分享给内地有需要的同胞。因为我们都知道,

  不是拥有的越多越好,是能分享给更多人更好。

  

  他们的足迹遍及广西、云南、贵州,他们为小朋友建立学习基金,搭图书角、装电灯、盖食堂……

  

  澳门青年志愿者协会裴承贤:在内地服务这么多年,我们看到了祖国的不断发展,我们很荣幸能够成为其中一员。

  澳门回归20周年在即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无人机拍摄团队

  通过空中视角

  记录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的

  变化与活力

  ▽▽▽

  从大三巴牌坊

  

  到港珠澳大桥

  

  从嘉乐庇大桥、友谊大桥

  

  

  到西湾大桥

  

  从东望洋山灯塔

  

  到东亚运动会体育馆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用镜头记录

  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的经典时刻

  精彩澳门,

  盛大绽放!

标签:
责编:张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