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焦点访谈》 20191218 新澳门故事 粤澳融通聚民心
2019/12/18 23:10  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20年前,一首《七子之歌》唱出了澳门同胞盼回归的心情。说起澳门回归20年来,大家一个显著的感受,就是经过不断的努力,澳门和内地的交往越来越密切,越来越深入,从制度衔接到设施相通,从人员交流到经贸协作,各行各业深度融合,不仅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也给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拱北口岸是珠海与澳门陆路连接的口岸,随着澳门回归,两地交往越来越密切,从拱北口岸过境的人数不断刷新。

  两地频繁交往的背后,是通关速度的不断升级。20年间,珠海各口岸不断延长开闭关时间,通关模式也在不断创新。

  2018年10月24日,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开通运营,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在全国率先启用了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新型通关模式。这种通关模式为过境旅客节省了大量的通关时间。这个看似简单的创新从提出设想到实施,用了近6年的时间才得以实现。

  新型的边检查验模式需要内地与澳门合作。2013年,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现为移民管理局)有了合作查验的设想,他们找到澳方时,对方表示赞赏,但也提出了现实的难题——法律和制度的差异。

  经过多轮的论证、评估和协商,双方总算跨越了制度的差异,达成共识,但技术上还面临要解决的难题。

  2013年提出设想,双方达成共识开始研发已经是2014年,期间克服种种困难,这次两地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的全新探索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开通最终得以落地。

  如果说通关制度的创新便利了两地的交往,那么港珠澳大桥的通车则极大缩短了香港、澳门、珠海三地间的时空距离,使港珠澳之间一小时通达成为现实。

  通车一年来,港珠澳大桥日均客流量约为6.69万人次,总车流突破150万车次。作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的黄金通道,港珠澳大桥对澳门旅游的拉动效应已经凸显。

  港珠澳大桥通车后,这项世纪工程本身也成为著名的景点,它拉近了粤港澳的距离,给澳门未来的旅游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探索空间。

  千万人流和滚滚车流的背后,是不断深化的粤港澳三地跨境协作。2016年,在珠海横琴自贸区,诞生了全国第一家内地、香港、澳门三地联营的律师事务所。

  随着跨境案件的增多,相关法律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联营前跨境案件处理起来费时费力,律所成立后,联营的优势很快显现出来。

  三方联营,提供一站式服务,为客户提供了便利,减少了损失,也提高了办案效率。因为各地所属的法系不一样,在遇到不同的跨境案件时,可以第一时间发挥所长。

  三个地区,三种法律制度,事务所如何运营,需要三方商量磨合,但正是这磨合的过程,让三地律师彼此加深了了解,也开阔了视野。今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印发,让这个三地联营的律所看到了未来更广阔的市场前景,港澳的律师希望香港、澳门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尽快融入到大湾区的建设中来。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让空间有限的澳门有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澳门,一些青年社团一直致力于推动澳门青年了解融入祖国发展。现在,他们的活动不再局限于紧邻澳门的珠海,越来越多的青年开始深入到大湾区的其他城市,了解当地的生活和发展状况。

  这个周末,澳门中华新青年协会又组织了大湾区城市的访问活动,目的地是中山。

  这次到中山参观的澳门青年有公务员、金融行业从业人员以及大企业的高级主管,对于行程中的深中通道,很多人期待已久。深中通道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核心区域,连接深圳和中山,全长24公里,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交通枢纽工程。深中通道通车后,将打破区域界线,打通珠江东西两岸的经济动脉。通道的开通,将直接影响到中山的经济发展。

  从澳门出发,一个小时后,就到达了行程中的第一站——深中通道管理中心。

  在展厅里,团员们详细了解了深中通道的建设情况,这项了不起的工程得到了团员们的掌声。之后,当地政府安排澳门青年参观深中通道的施工现场。

  离开深中通道,青年协会参观了中山住宿的配套设施。中山市自然资源局的工作人员和团员们分享了中山市的总体规划。陈昭怡在澳门从事城市规划工作,分享会后,她主动与中山市自然资源局的工作人员加了微信,以便之后更多地交流。

  最后一站,团员们来到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的广东办事处。澳门街坊总会在澳门是小有名气的社区服务组织,这几年,随着越来越多的澳门人到内地发展,澳门街坊总会也开始在内地设办事处,为当地的澳门人提供服务。

  一天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对于中山这个城市的交通、住宿、城市发展、社区服务,这些澳门的青年人都有了新的印象,这些刷新的观念和认知,将有助于这些澳门青年寻找在大湾区舒展志向的新机会。

  1999年澳门回归时,澳门入境游客数约为700万;2018年,澳门入境旅客数3500多万,其中内地游客数2500多万。越来越多的澳门居民到内地生活工作,大湾区建设让澳门更好融入祖国发展。

标签:
责编:王娣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