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大连:破解城市管理盲区漏点
2019/12/29 17:33  新华网  

  新华社大连12月29日电 题:大连:“全民城管”精准“找茬儿” 破解城市管理盲区漏点

  新华社记者郭翔

  “甘井子区南关岭街道绿园社区百思得托管西72米处有乱堆物料。”大连智慧化城市管理系统9时46分收到一条由市民监督员上传的问题线索,并有3张现场照片。9时48分,大连市智慧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在审核后将案件派发给甘井子区及南关岭街道。10时39分,经核对处置后上传照片,予以结案。

  井盖下沉、乱堆物料、道路破损……城市管理面临市容环境管理不够经常、管理标准不一致、发现和处置问题不够及时等诸多问题。“再强大的城市管理专业监管队伍也有监管盲区、漏点和时间差。”大连市智慧城管监督指挥中心主任孙福双说,“需要建立一支由网格员、市民监督员和专业信息采集员组成的‘全民城管’队伍。”

  为解决管理信息获取滞后、各专业部门职能交叉、缺乏统一调度、部门联动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大连2016年起建设运行“智慧城管”平台,将中心城区208平方公里,按照居民区、商业区、海边、工地等区域功能性质,细化为1345个管理网格,设置106名专业信息采集员和1889名网格员岗位。

  “网格员由社区专干、执法协勤人员或建设单位、驻地单位安排专人担任。”孙福双说,网格员职责是巡视发现市容环境问题,维护报修网格内的公用基础设施和发现报告网格内事关社会稳定的情况。

  城市“啄木鸟”活跃在大街小巷。除专业信息采集员和网格员外,大连还有一支由23万名市民组成的市民监督员队伍。“市民实名注册后就可以对市容环境进行监督。”大连市智慧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于洁说,市民监督员中有不少是出租车司机、外卖送餐员及快递员,他们每天穿梭于大街小巷,能够发现很多监管的盲区、漏点。

  “井盖位移特别危险,尤其对老人、小孩来说,有很大安全隐患。我把信息上传到平台后,问题很快就得到解决,邻居们都特别满意。”市民监督员王玉环前不久发现居住的小区附近人行道有井盖位移现象,第一时间用手机拍照并上传到大连智慧化城市管理系统。

  “即便是一个井盖,我们也可以迅速锁定它的‘身份证’,编号、所属网格、权属单位、责任单位、养护单位等信息一目了然。”于洁说,大连市智慧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已建立涵盖120多类的140多万个地上物信息库。

  大连将上报的城市管理案件按照居民区、公共和商业区、海边与工地区域划分为三大类,将治理标准细分为“现场警示”“现场微治理”和“标准化治理”三个阶段,明确提出案件派发后,30分钟内进行“现场警示”和“现场微治理”。大连智慧化城市管理系统在分拨任务后随即启动时间标示,以提示和督促各责任单位按管理标准和时间进行治理。

  “原来规定相关单位到现场处置的时限较长,其间产生的安全隐患大。”孙福双说,细化治理标准、压缩治理时限,从根本上保证了市民的安全系数。

  大连通过“全民监督+专业监管”的精准“找茬儿”,有效解决了以往巡查监管盲区多、漏点多的问题。既能保障城市市容环境及公共设施的正常运转,又能不断推进城市管理及文明程度的提升。目前,大连智慧化城市管理系统平台已累计受理各类上报问题60多万件,结案率达到97%以上。

标签:
责编:顾志铭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