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新年大礼!全球首个可移动量子卫星地面站与“墨子号”成功握手
2019/12/31 20:45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12月30日晚23点31分至23:39分,在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的楼顶,可移动量子卫星地面站发出了一道红色的光,寻找到天空中过境的一点绿光,最终,红、绿光“握手”,实现星地对接。

  该“绿光”即2016年升空的“墨子号”量子卫星。如今,“墨子号”过境,与移动量子卫星地面站对接的短短几分钟内,已经完成了海量的信息加密传输。

  

  全球首个可移动量子卫星地面站与“墨子号”首次对接,时间持续了约8分钟。此举可谓新年大礼!

  据悉,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自2019年开始启动小型化量子通信卫星地面站系统项目,12月24日完成了地面站部署,并与“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对接测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首个小型化可移动量子卫星地面站在济南建设完成。

  位于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楼顶的这座地面站,大约只有一个油漆桶大小,重量仅80多公斤,加上28厘米望远镜的设备,便构成了一个可移动量子卫星地面站,它由中国科大、科大国盾、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承担建设,是我国首个小型化可移动量子卫星地面站。

  

  

  星地对接时,“墨子号”的绿色光束由星到地,地面站的红色光束由地到天。完成对接后,“墨子号”可以分发秘钥,济南这里的地面站接收后可以进行秘钥试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强介绍,这座移动量子卫星地面站是量子技术产品化的一个突破。

  “墨子号”当时发射时用的地面站重达十几吨。经过上千次的实验,研发人员成功将地面站小型化,不但制造成本大幅压缩,还可以装载在车上随时随地使用;将来,可以在产业化方面广泛地推广。

  当前,济南量子通信试验网已成功接入“京沪干线”,成为我国广域量子通信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建设的“墨子号”量子卫星济南地面站,将开展量子密钥分发等相关技术研究,并对接济南城域网络,进一步服务政务、金融、教育等领域需求,打造“量子+”应用示范新工程。

  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