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重奖科技功臣,礼赞科学家精神
2020/01/11 14:21  科技日报  

  至高荣誉,实至名归。

  94岁的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和85岁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庆存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当两位院士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接过奖章、证书时,人民大会堂掌声雷动。

  

  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这掌声是对两位老人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的感谢,更是对他们身上闪耀的至诚报国、无怨无悔,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家精神的感佩和赞誉。

  爱国是科学家精神的底色,也是激励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源头。“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无怨无悔”“温室栽培二十年,雄心初立志驱前”……这些肺腑之言是黄旭华和曾庆存的初心。在他们的价值排序中,国家民族永远是首位。

  黄旭华为国“深潜”一辈子的事迹生动诠释了这一点。核潜艇不仅是海军强有力的杀手锏,更是海基核威慑核反击的中坚力量,是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战略基石,是大国和强国的重要标志。作为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即使从一开始就知道,这项保密性极强的工作意味着要当一辈子无名英雄,黄旭华还是一头扎进去。此后几十年,他像“核潜艇一样,潜在水底下”,奔着“为国家设计最好的核潜艇”的目标, 为我国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

  正如黄旭华所说,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是全国千百个科研、生产、使用单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攻克种种难以想象的技术难关取得的非常之功,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决策。从“两弹一星”、核潜艇到载人航天工程、FAST等重大工程,无数科研工作者创建了伟业,更留下了永恒的精神财富,共同铸成了中华民族的脊梁,让科学家成为一个个熠熠闪光的精神标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科技工作者只有把个人的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并为此奋斗终生,才能有所作为,彰显价值。

  有些科学成果会随着时间推移成为历史,而伟大的科学家精神会长留历史,熠熠生辉。愿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学家精神的指引下,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诚担当,砥砺创新,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永攀科技高峰,为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标签:
责编:刘艳元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