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新春走基层·脱贫攻坚一线见闻】果熟牛壮日子甜
2020/01/14 10:33  人民网-人民日报  

  左边看石头山,右边瞧石头山,前边望还是石头山。石头缝里生生挤出了30亩梯田,一排排沃柑树结满金灿灿的果,被压弯了腰。黄照发麻利剪下一个:“尝尝!”掰开轻咬,鲜嫩的果肉汁水四溢,酸甜可口,令人禁不住竖起大拇指:“好吃!”

  黄照发今年41岁,是广西靖西市魁圩乡康和村村民。他家以前种玉米,但地里净是石坷垃,一亩收不下300斤。后来种中药材鸦胆子,石旮旯里那点收成根本回不来本,东拼西凑来的几万块钱打了水漂,反而欠下一大笔债。有一天,夜里两点他跑到地里,扯一把鸦胆子,嚎啕大哭。有人问他为啥大半夜出来,他有点不好意思:“我是家里的顶梁柱,可不能让老婆孩子看见这模样。”

  不久后,黄照发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这倒更激起了他的牛脾气:“怎么也得甩掉穷帽子!”2015年底,黄照发从当地政府免费领取了沃柑果苗,风风火火走上了脱贫路。

  石头多土层薄,雨水存不住,怎么办?黄照发在树苗间种上杂草,草根抓地力强,土壤就不易被冲刷,草叶存得下水,用手一摸湿漉漉的。每隔一两个月,用割草机剃一遍,如此反复,水土就不易流失了。

  接下来怎么种?市里每年都有农技专家来果园上指导课,黄照发次次都听。等到乡里有了自己的水果技术员,他隔三差五把人请到地里转一转,跟在后头边听边学。黄照发现在一讲起沃柑种植技术,头头是道,俨然半个专家:“沃柑一年抽三次梢,喷三次药,施两种肥。叶面肥可以补充营养,至于农家肥嘛,嘿嘿,我自有妙招。”

  2019年,依靠广西财经学院的扶贫资助,村里办起了黄牛养殖场。黄照发养了12头西门塔尔牛,一头头膘肥体壮。收集起的牛粪,经过沤制,就能把果树喂得饱饱的。在果树底下,黄照发还养着几十只走地鸡,一只只欢蹦乱跳寻食吃。

  就这样,石旮旯里长出了“金果果”,蹚出了一条种养结合的循环经济之路。“去年挂果,我挣了整整10万块!”黄照发说。村里还帮忙开网店,办起品牌“康和湾”,在当地方言里,“湾”就是甜,果子甜了,日子也甜。

  在整个靖西,沃柑等17.8万亩水果种植已成当地主导产业之一,产值达到2.5亿元。依靠各类特色产业,靖西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2016年的137032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7974人,贫困发生率从22.6%降至1.3%。

  黄照发现在每天日子都忙得紧,早上8点喂鸡,盯着它们观察半小时;之后喂牛,蹲着瞅瞅新屙的牛粪是否正常;10点左右去柑园摘果装箱,每天都有新的订单需要处理。问他为啥这么拼,黄照发搓着手上的老茧说:“时间不等人,心气不能松。我就盼着果满树、鸡满舍、牛满栏这一天!”

标签:
责编:王娣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