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四川春运一瞥:十年之变话民生
2020/01/23 16:14  新华网  

  新华社成都1月22日电 题:四川春运一瞥:十年之变话民生

  新华社记者谢佼 吴晓颖 袁秋岳

  春节前,大三女生刘娟带着上初二的弟弟刘毅,在成都火车北站接到了爸爸妈妈。一家人急匆匆登上了四川省中江县迎接农民工返乡的大巴车。

  爸爸刘凡谷外出打工多年,留在老家的女儿刘娟已长大成人。

  “早些年买火车票真是难!”刘凡谷45岁,在深圳一家运输公司开货车,妻子武启凤在另一家厂里焊接乐器零部件。“有一年我买不着回家的票。今年好,老家政府送票。”

  买票难,是回乡者和铁路人最深刻的记忆。成都火车北站售票员温荣英记得,10年前,这里30多个售票窗口全开,售票大厅彻夜排队。广场上增设了若干个售票窗口,还派出流动售票车到在蓉高校售票。那时几乎所有的铁路部门都会前来支援,帮助卖票。

  温荣英创造了一项纪录,在1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内卖出近3000张火车票,平均每12秒卖出一张。她还练就一项技能“报站次”,无论乘客到哪儿,她都能准确报出中转换乘的车次、票价。

  今年春运的前10天里,记者观察到成都火车北站售票窗口开放10个,窗口外排的队伍还没有栏杆长。互联网、实名制、各项服务和基础设施综合叠加,深刻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

  在过去若干年的春运中,成都火车北站如同沸腾的火锅,2020年是它升级改造前的最后一个春运,从沸腾的状态变得沉静有序。

  出生于1974年的张允记得,他2003年调任至成都火车北站时,北站日均客流量超过8万人次,为旅客们扛行李的“小红帽”们不停穿行其间。而今,“小红帽”已淡出人们视野,各种辅助的设施设备让人们出行更加自如。手机购买电子客票,刷身份证进站,随到随走,客流不会再羁留在火车站内。

  行李也越来越少。寻觅良久,记者发现在北站广场一角,两名重庆旅客守着十来件行李。上去一问,这是10余个老乡共同的行李。

  “大哥咋不多带点年货回家?”

  “哪里需要哦,现在老家啥子都买得到。”一名旅客哈哈笑着说,“快递可以寄到村里。”

  如今成都已拥有东南西北4座火车客运站,航空、公路交通都在不断提升服务。冬日里,一款名为“天府行”的定制通勤悄然上线,可提供成都定点上车、目的地到家接送的服务。

  自驾车回家的老乡也越来越多。“我是从东莞开车回来的,平时仅需17个小时,但这次开了35个小时,回来一看村里都是车。”四川省万源市草坝镇龙船寺村在广东从事建筑生意的张德陆说,“走亲戚都堵车,这也是甜蜜的烦恼。”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