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大年初二。随着前一天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作出再研究、再部署、再动员,全国疫情防控工作的推进状态,为之一振。其中一个突出变化,就是从中央到地方,新闻发布会密集到来。
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围绕发布疫情、回应境内外关切,提出了八个字的要求: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在落实上,中央政府部门带头。参加国新办发布会的几位部委负责人所谈内容,体现了“实事求是”——既介绍了总体情况,也回应了具体关切;既谈了积极进展,也没有回避困难风险。很多地方政府跟上,普遍对本地疫情发展态势作了介绍分析,围绕防控工作答疑释惑。
连日来,很多人把眼前这场疫情,跟17年前的非典作比较。相隔17年,一个不容忽略的重大变化是,社交媒体已广泛出现,我们进入了全媒体时代。2003年的时候,我们还不知微博、微信为何物,甚至博客还没有出场。那会儿还是2G时代;而今,5G已经到来,大小屏已经打通,信息传播与17年前相比早已不是一个量级。社交媒体不仅改变了传播方式,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社会治理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下,是中国社会的十几亿人,第一次在社交媒体伴随下,共同抗击一场严重疫情。这是从未遇到过的考验。
社交媒体是一柄双刃剑。它可以让正确的信息传递得更快更广,让积极有益的价值观赢得巨大共鸣,让我们在战疫情时收获源源不断的合力,也可能让错误的信息、危言耸听的谣言、极端的情绪等等,以较快的速度弥漫扩散。有时你会觉得它是朋友,有时又觉得它在使绊。其实,它是这个时代的一位考官。
站在遍布社交媒体的全媒体时代,结合此次疫情防控,深刻领会党中央要求的“及时准确、公开透明”,至少可有四点观察:
其一,这八个字、四个词,缺一不可,缺了哪个,都会暴露治理能力上的短板弱项,也都会滋生谣言、助长恐慌。近些天在社交媒体上,围绕疫情防控,冒出过不少谣言。虽然谣言终会被清理,但它们每一分钟的存在,都会带来伤害。公开是最好的谣言清扫机,公开是最好的恐慌消除器。17年前就是这个道理。如今,在全媒体时代,这两个“最好”,愈发凸显。
其二,要把这八个字做好,最需要的不是讲话技巧。各级党政干部必须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充分的法治思维来深刻认识,“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发布疫情,回应境内外关切”的重要涵义。这是为民执政的要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无论“急”或“不急”,今天,所有党政干部都应习惯在全媒体时代、在社交媒体伴随下开展工作。
其三,要把这八个字做好,必须有长久不懈的制度建设。我国围绕新闻发布制度建设作出的系统努力,恰是从17年前抗击非典时起步的。多年努力的成效,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已有稳定呈现。然而,实事求是地说,不足也还客观存在。制度建设、能力提升都没有终点,暴露不足也是好事。在全媒体时代,公众是拿着放大镜来检验你做得到位不到位的。要经得起这份检验。
其四,要把这八个字做好,不只是通过新闻发布会一种形式。当重大疫情和社交媒体迎头相碰,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要做的、可做的、必做的太多。而新闻发布,也不只是新闻发言人的事情,各级党政部门的主要领导干部担负着主责。在体现“及时准确、公开透明”上,全媒体时代里的主流媒体,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辟谣平台等各种鲜活的社会力量,也可发挥更大作用。
疫情防控,头等大事。只有把“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坚决做到位,才能压缩谣言产生的空间并让它们见光死,才能让公众既告别不必要的恐慌、也保持住对病毒风险的应有敬畏,才能赢得更多的共识与合力,才能最终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这既是中央的部署,也是制度的要求,更应是每一位相关同志的自觉。这次的疫情防控,是一场严格考试,也提供了一个不懈努力的新起点。(特约评论员 杨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