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邱成龙:献身使命的科研先锋
2020/03/19 19:38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3月18日电题:邱成龙:献身使命的科研先锋

  新华社记者张汨汨、李兵峰

  在火箭军科研一线,邱成龙的事迹一直激励着大家刻苦攻关,努力忠于使命、献身使命、不辱使命,不断取得一个个研究成果,有力提升了部队作战能力。

  邱成龙在办公室整理学术资料(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何钟 摄)

  邱成龙是火箭军研究院某所原研究员,1940年出生,1961年被保送到军校学习,1962年入党,2009年因病去世。他获得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17项,是我国战略导弹作战运用学科专业研究带头人、我军常规导弹作战运用专业研究奠基人、战略导弹部队作战运用研究领域领军人。他始终潜心导弹火力运用研究,先后上百次深入部队和工厂,了解部队需求及工业部门情况。他40余次到靶场和试验场,为导弹武器装备发展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接受实战检验,多次参加全军、战略导弹部队组织的重大演习及战备任务,为指挥决策提供咨询和技术保障。

  20世纪70年代,邱成龙承担建立适合我军使用的战略导弹作战运用计算表的任务。3年多时间里,他平均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先后计算上百万组数据,创建数十个数学模型,成功编写出我国第一部《战略导弹作战运用计算表》。

  20世纪末,我军某新型“杀手锏”武器研发进入关键阶段,这是我军首次将作战运用纳入武器系统研制过程,没有可供参考的技术资料和经验。他和课题组用2年时间连续突破多项关键技术,使该型号武器很快研制定型并装备部队,形成作战能力。

  邱成龙将毕生心血致力于国防尖端科研领域,彰显了优秀科技干部的风范。多年来,他曾经11次将立功受奖的机会让给别人,14次把自己的署名从报请科技进步奖的名单中删除。他先后培养了9名火箭军导弹专家、8名学科带头人,有35人次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奖项。

  在被确诊为肺癌晚期治疗期间,他依然放不下手头工作。在医院下达病危通知后,他说了三个“放心不下”:一是有一些科研资料还没有整理完成,放心不下;二是有几项科研课题还没有最后结束,放心不下;三是所带的博士生毕业论文还没有最后答辩,放心不下。

  图集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