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农业农村部:“三区三州”贫困县已引进和培育1200多家龙头企业 5.6万家农民合作社
2020/04/18 12:22  央视新闻客户端  

  农业农村部昨天(17日)发布,经过几年的发展,“三区三州”和52个未摘帽贫困县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据农业农村部调度,“三区三州” 每个县区都形成了带贫主导产业,培育了凉山花椒、怒江草果、临夏牛羊等一批特色品牌。“三区三州”贫困县已引进和培育1200多家龙头企业、5.6万家农民合作社。52个未摘帽县已发展主导产业122个,带动300多万贫困群众、人均增收1700多元,三分之二的贫困人口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 严东权:产业发展为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现在贫困地区的贫困户收入,这几年每年是以30%的比例在增长。

  三大举措力促深度贫困地区加快脱贫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对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帮扶需求进行了调度,将通过三大举措,来力促深度贫困地区加快脱贫。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深度贫困地区扶贫产业还处在起步期、发展期,产业体系还不健全,产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特别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贫困地区生产流通秩序,一些地区扶贫产品“滞销卖难”。为此,第一项措施是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做好农产品产销衔接。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 严东权:今年重点是要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要通过龙头企业的引进,产品精准销售的帮扶。要解决带动能力不强,产品销售困难问题,要保证它的扶贫产业能够持续发展,保证我们贫困户能够有一个稳定的持续的收入。

  严东权介绍说,今年继续举办3期“三区三州”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更多发挥电商、网络直播等新平台新模式作用,促进农产品顺畅销售。

  第二项措施是大力培育联贫带贫主体,组织更多农产品加工、物流营销、电商等大中型龙头企业到贫困地区对接洽谈,引导建设订单基地和扶贫车间。加大对带贫主体的贷款优惠和贴息支持。

  第三项措施是着力强化技术服务指导和社会化服务。在52个未摘帽县建立产业技术顾问制度,把深度贫困地区种植较多的花卉、猕猴桃、大枣等纳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项目全部面向贫困地区实施。

标签:
责编:纪树霞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