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木耳脱贫”,在绿水青山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2020/04/22 15:51  太湖明珠网  

  4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陕西南部的商洛市柞水县金米村,调研脱贫攻坚情况,并实地考察金米村产业扶贫成果。当初的贫困村如今通过创新推行“借袋还耳”“借棚还耳”木耳产业发展模式,带动了130户贫困户积极参与木耳产业发展,户均增收4600元。

  小小的木耳,看似普通的农产品,却是农民眼中的“金耳朵”、农业起步的“金钥匙”、农村发展的“金石路”。从四川“松茸”排头兵,到广西“百香果”文旅展,再到如今的“金木耳”,一个个贫困村立足“三农”本身,迈出了“五颜六色”的脱贫致富步伐,走出了致富腾飞发家史,吟咏出乡村扎根泥土的致富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金米村的“木耳脱贫”之路正是践行“两山论”的生动写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陕西调研中强调,秦岭违建是一个大教训,切勿重蹈覆辙,切实做守护秦岭生态的卫士。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脱贫是让老百姓脱文化之贫、脱经济之贫、脱内心之贫,在脱贫道路上,百姓要重新认识到家园的特色之美、文化之美。背倚青山环抱,面朝碧水奔流,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经济,让田园乡村成为人们心中的向往。

  脱贫的最终目的就是让百姓过上红红火火的好日子。如今的金米村像中国千万个农村一样,将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既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推动乡村振兴。农民的腰包鼓了,农业的资源活了,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林下经济、鱼桑文化、智慧农业,脱贫创造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GDP,还达到了稳人心、增就业的效果。农业基础扎实了,制造业做强了,服务业兴旺了,产业调整因地制宜,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初心不变,靶心不散,这是国家对人民的承诺。“木耳脱贫”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道路上的一个缩影,中国乡村依托于生态绿色而蓬勃发展的“五颜六色”的致富产业还在徐徐铺开,前景广阔,绿水青山将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绘就最美底色、铸就最亮成色,未来可期!(张奇、陈献)

标签:
责编:周莉娜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