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南京林业大学:“大文化”在“大育人”中大显身手
2022/07/08 08:30  新华报业网  

  近日,江苏省公布了2019-2021年度文明校园评选结果,南京林业大学再一次凭实力“出圈”,继续蝉联“全省文明校园”荣誉称号。“文明于外,文化于内”。近年来,南京林业大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创建文明校园为着力点,大力实施“文化育人”工程,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落地生根、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拂润心田、把特色生态绿色文化接续传递……文化的自强、自信与自觉,正潜移默化地滋养着这座百廿校园中每一个在奋斗中闪耀的青春。

  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固文化自强之“根”

  “100年前的同龄人是国家站起来的‘主力军’,现今的我们是国家强起来的‘接棒人’。”今年的“七一”,恰好也是南京林业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2020级同学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结课的日子。早在一个月前,老师就把期末考题布置了下来,“如果你是100年前的雨花‘00后’?”

  “有意思!”这种创设情境、安排角色、指定任务的沉浸式“红色剧本杀”,让同学们感到挑战性、新鲜感十足。大家纷纷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结合亲赴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参观的心得体会,创作了系列课堂情景剧“信仰之歌”。

  小小的剧场,错位的时空里,两代“00后”竟有着同样的默契。一张张年轻而坚毅的面庞上写满了执着,一双双炯炯有神的瞳眸里闪烁着光。信仰的种子,深埋在学校的思政实践课堂上。

  “为学立志,当代青年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有信仰就会生长出奋斗的力量。”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蒋建清表示,“蒙以养正,大学文化作为‘育人为本’的文化,核心就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第一位的文化。”

  为了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为学校文化的主流,近年来,南京林业大学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思政工作推进会,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团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各单位广泛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除了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外,还构建起主题教育、示范宣讲、文化推进、实践养成、榜样引领等“五位一体”的青年学生理论思想阵地。

  课堂内外,田间地头、工厂社区、红色地标……都成为立德树人的不竭资源;党政干部走上讲台,组织评选感动南林人物、十佳大学生……学校通过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形式,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干部师生头脑,深度挖掘新时代伟大实践中的育人富矿,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结合在一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思想深入人心。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文化自信之“源”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近年来,南京林业大学积极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程,通过统筹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建设、积极打造文化传承弘扬的平台、开展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等,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近学生身边、“走”到学生心里。

  连日来,正在学校图书馆一楼大厅展出的“秉承双甲子初心 担当新林人使命”主题书画摄影作品展吸引不少校内师生驻足观赏。90余件参展作品生动地展现了南林人“让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的使命与担当,表达了对党和祖国以及对学校百廿华诞的深情祝福。更难能可贵的是,这其中不乏作品是在学校开设的《书法欣赏》选修课中由部分非专业的学生书法爱好者完成的。

  为不断优化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结构,学校现开设人文素质教育类课程200余门,逐步构建了素质教育核心课程、艺术专业选修课程和中华传统文化课程组成的美育教育课程体系。除了书法教育外,系列非遗文化课程也是其中的亮点和特色。

  学校结合园艺、设计类等学科集中的特点,相继开设了曲艺、剪纸、盘扣手工艺等非遗课程,通过课程讲授以及举办“非遗进校园、进课堂”系列学术讲座、与非遗企业合作建立本科教学实训基地、组建社会实践团队赴全国各地考察等,传承弘扬非遗文化。风景园林学院把非遗教学实践活动作为学院“322”课外创新活动体系的重要一环,倡导在学科的日常教学中注重美育因素的渗透,让非遗文化与课程教学携手共进。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伴随着最后一轮“飞花令”的对决,南京林业大学第五届生态诗词大会决赛的最后两个席位已经锁定,期待金秋九月六强对决、一较高下。作为学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品牌活动,“生态诗词大会”由校党委宣传部和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共同主办,以“诗词”为载体,凸出“红绿结合”,在肆意酣畅的点字成诗中弘扬璀璨中华传统文化,同时也最大程度地激发出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的初心和情怀。让新时代的大学生润泽在翰墨飘香、诗书雅乐的校园环境中,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始终,这样种下的文化基因,将成为他们一生文化自信的源泉和骨气、底气之所在。

  以特色生态绿色文化传承文化自觉之“脉”

  从当前和更长远的角度看,绿色生产和绿色制造将成为引领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这背后是对人才的极大需求。作为一所多科性行业特色型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也正在进行一项重要的育人实践探索,通过构建“顶层设计、教学改革、平台搭建、队伍建设、环境营造”五维一体的生态素养培育体系,着力培养当前实践中需要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具有生态理念、生态思维和绿色技能的生态文明建设者。

  目前,学校设有本科专业70个,其中涉林类专业大概占比42%,还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都是“非林”专业。“绿色理念,是林业类高校学生都必须具备的基础素质。”在南京林业大学校长王浩看来,作为林业高校,应当牢牢抓住课堂教育主阵地,将绿色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根据专业类型和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以分类培养绿色发展的探索引领者、积极推动者和自觉实践者为目标,构建了以“绿色发展基因培植”为核心内容的人才培养体系。从2014年起,南京林业大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生态文明类通识必选课,设2个学分。课程种类从最初的12门到目前的57门:加开“农林中国”等国家形势分析专题通识课,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大气污染与治理等与生态文明战略紧密联系的课程,以及插花艺术、生态文化概论、生态美学等课程。通过通识课程全覆盖,普及绿色发展理念与基础知识,吸收林科优势专业的营养,促进“非林”专业与林科专业间的深度融合,让所有学生的身心都充分浸染绿色。

  除了抓紧抓牢课堂教学主阵地外,已经开展了近400场的“水杉”学术讲堂,通过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定期来校分享学术成果,畅谈研究体悟,培养学子的生态理念和创新意识;每年为期两个月的生态文化节是校园内的文化盛宴,生态文化高层论坛、大学生绿色科技展、市民课堂等80余项丰富多彩的活动连续上演,有效的整合学校生态文化教育资源,在学子心中播下生态的种子和美好的愿景;还有牧青环保协会、绿荫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学生社团,每逢“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都会举办生态环境宣传月、生态梦演讲比赛、环保知识竞赛等活动,传播生态知识和理念,践行林业学子的绿色担当。

  对学生生态素养的涵育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对职业的规划和选择。今年的应届毕业生中,赴基层就业人数比例较往年提高了48%。一批批朝气蓬勃的南林学子响应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把行业特色大学的人才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优势,将绿色生态的种子播撒四方。

  酷热的七月,祖国的大江南北,仍活跃着2000多支由南林学子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主动担当作为,勇于攻坚克难,做砥砺奋进、善作善成的有为青年。”越来越多的南林人从文化传承中汲取奋进力量,投身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去建设、去担当、去创造、去引领。(方彦蘅)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