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创新体制机制激发活力
2022/07/11 15:30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在北京的新型研发机构中,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是一颗明星。这家新型研发机构瞄准区块链、开放架构芯片等前沿领域的底层关键技术,以建设世界一流的区块链和芯片核心技术研发平台为目标,不断用硬核的技术创新,刷新人们对“长安链”的认知,占据国际区块链与隐私计算创新制高点。

  北京很多超市卖场内,用手机扫一扫冷链食品旁边的二维码,食品来源、检验检疫、核酸检测及消毒证明等信息一目了然。这个让消费者安心的进口冷链食品追溯平台——“北京冷链”,应用的正是长安链隐私计算平台的技术。2021年1月份,微芯研究院正式发布国内首个自主可控的区块链软硬件技术体系“长安链”。“北京冷链”以长安链构建底层网络,在保护供应链隐私信息的同时,精准管理百万吨冷链食品,服务超30万从业人员,大幅提升监管穿透能力,支撑迅速处置疫情风险。

  目前,长安链已在国家各领域300余个场景落地应用。近1年来,长安链协作网络日渐成熟,已接入政务、金融、医疗、通信、能源、工业互联网、信用、智能制造等关键领域。

  应用成果不断涌现的背后,是高端人才的集聚。成立3年来,微芯研究院已拥有200多名来自世界顶尖大学基础科学、信息技术及交叉学科领域的全职研发人员。

  这家研究机构能迅速崛起的奥秘,是其作为“创新特区”的体制机制优势。“我们的研究人员在研发课题、人才引进、成果项目申报等方面具有非常大的自主权。”研究院市场与宣传部主任张航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新型研发机构让科研人员既可以看着自己研发出来的产品很快走向应用,又可以心无旁骛地开展前瞻性研究,无需被利润导向考核指标所束缚。

  研究院解决方案部主任黄瑾对此深有体会。她说,相比之下,高校研究成果产业化进程较慢,企业研究院则更追求利润,没有太多时间投入基础性研究。为了让研发成果能实际应用,她选择来到微芯研究院。“希望我们的核心技术能做到国际领先,尽快实现大规模应用,真正打通产学研用链条。”

  “研究院鼓励大胆创新,不计成败。同时,为研究人员匹配有竞争力的薪酬,最大限度调动研发积极性。科学家可以按照自己的研究规划去组建团队,按照科研规律去衡量科研进展。”张航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学聪 韩秉志)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