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苏雁
金鸡湖畔,万鸟归巢。7月11日,第十四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园区分会场暨第二届金鸡湖科学家论坛开幕式举行。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承担着深化改革试点探路、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的光荣使命。园区用10年再造了一个新苏州,创造了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六连冠的傲人成绩。透过苏州工业园区这扇开放之窗,可以看到,新思想、新理念、新创举在江苏交织演进,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新征程。
十年,历史的年轮留下一个深深的刻度。一连串跳动的数字,记录下江苏勇毅前行的壮美征程。“十三五”期间,苏北30多万户农民住房条件得到改善,改造城镇老旧小区8700多个、惠及居民240多万户;全省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6万余家,实际使用外资1123.5亿美元,规模居全国首位;文明城市数量居全国第一。
迈进新征程,江苏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三大光荣使命,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一幅精美的工笔画,正在江苏大地上展现出生动的现实图景。
长江岸线南京段,改造后的浦口码头。孙中元摄/光明图片
1.当好全国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来到南京紫金山实验室,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课题联合负责人张川介绍:“我们将瞄准未来移动通信方向,结合无线通信、人工智能、芯片设计三大核心技术,不断突破6G芯片‘卡脖子’问题。”
努力在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中扛起重大责任、勇当开路先锋。江苏用全国1%的面积、6%的人口创造了全国约12%的工业增加值。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迈进,如何实现稳中求进、形成新优势?江苏深入实施《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江苏省“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世界级产业集群和531产业链递进培育工程,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当好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压舱石”。
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建设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集合力量攻关“卡脖子”问题。江苏紧紧围绕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大力支持一批顶尖科学家领衔实施周期长、风险大、难度高、前景好的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每年组织实施100多项前沿领域和前瞻技术攻关项目、100项左右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加快建设以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和紫金山实验室、姑苏实验室、太湖实验室为引领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着力在江苏创新“高原”上树起更多“高峰”。
一组数据,显示了江苏经济的韧性和广阔前景。2021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数、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制造业增加值等主要指标均占全国约1/8,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跃居全国第一。新型电力装备、工程机械、软件和信息服务、物联网、纳米新材料、新型碳材料等6个集群升格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位居全国第一。50条重点产业链营收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0%以上,其中30条优势产业链规模总量超过5万亿元。
2.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从南京五马渡码头出发,坐上“长江传奇”邮轮,可以直观领略大江之变。昔日江边烟囱林立,如今春赏幕燕樱花、夏遇江豚吹浪、秋望阅江怀古、冬观金陵霁雪……多年来,南京坚持“与江共生、拥江发展”,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持续推进沿江产业转型转移、岸线功能调整优化、长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这是江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连跨6个万亿元台阶,而全省生态环境治理主要指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
坚定不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奋力推动长江经济生态环境实现“沧桑巨变”。江苏着力破解“重化围江”难题,累计关停沿江化工企业3505家,取消25家化工园区定位。坚决落实长江“十年禁渔”,长江江苏段累计退出72.6公里生产岸线,沿江两岸造林115万亩。南通五山、南京幕燕、江阴滨江等特色示范段串点成线、连片成带,带动沿江生态环境整体修复。长江江苏段生态环境质量发生了转折性变化,沿江两岸再现草长鸢飞、江豚游弋的喜人景象。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双向转换通道,是从源头上推动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持续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完善生态补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江苏各地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探索各具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常州溧阳天目湖完成水产养殖污染退出、康养服务生态容量购买;南京高淳成功构建全国首个县域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标准体系,让生态美量出“高身价”。2019年7月,盐城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一处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盐城以更大力度开展湿地保护与修复,探寻滨海湿地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最优路径。
3.鱼米之乡展新颜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没有产业支撑,乡村振兴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泰州兴化市沙沟镇官河村党总支书记李维月介绍。这些年,官河村依靠藕虾种养,7000多亩鱼塘年亩均纯收入4000多元,120户农民腰包鼓起来了。村集体每年从鱼塘承包中获取700多万元租金,先后建成了“桃花岛”、老年活动中心、沿河驳岸风光带等景点和公共设施,村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2020年12月,官河村被命名为江苏省第五批特色田园乡村。
江苏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着眼于改善农民生活品质、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共富共享,努力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江苏用10年的实践,交出了“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这一重要课题的高质量答卷。2012年至2021年,全省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2.9万余户,苏北地区累计改善30多万户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农户的满意率达93.3%。建成1300多个美丽宜居乡村、446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实现涉农县(市、区)全覆盖;在全国率先以省长令的形式发布传统村落保护地方规章,33个村庄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城乡差距小、村级集体经济强是江苏的特色和优势。2021年,全省城乡收入比缩小到2.16∶1,是全国城乡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村均集体经营收入突破200万元,基本服务标准化实现度超过90%。
与此同时,江苏城乡社区治理进入快车道。张家港南丰镇永联村不仅经济富有,还是“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永联议事厅外墙上,户外大屏播放村民讨论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政策和规定。这些讨论不设前提,以短视频的方式播放。文明养犬、公厕文明、垃圾分类等议题先后形成共识。通过村民自治,永联村的社会治理更加井然有序。
据江苏省民政厅透露,《江苏省“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即将出台,促进城乡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均等化、便捷化。从“管理”到“治理”、从“单一”到“多元”、从“独角戏”到“大合唱”,立体多维智慧的社区治理网络日益健全,为广大群众带来更有质感的幸福生活。
筚路蓝缕,砥砺前行。8500万江苏人民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紧扣“强富美高”总目标,深化“两聚一高”新实践,一步一个脚印把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在新的赶考路上书写更加精彩的时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