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家门口的美丽菜园
大清早一起床,江苏兴化市中堡镇陆家甸村村民老何多了一份牵挂:顾不上刷牙洗脸,也得先去在家门口拾掇小菜园。“闲来种些时令蔬菜,既美了环境也有得菜吃。”在他看来,这是街坊们乐见的现代乡村模样。
菜园不大,却很讨喜,并逐步覆盖到了千家万户。据了解,“美丽菜园”是兴化市今年以来深入推进村居环境整治的一个抓手、一项成果,通过清理房前屋后杂物、整合村里零散空闲地、拆除废弃猪圈旱厕等整饬而来的。
近年来,当地聚焦乡村振兴,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环境整治、村集体经济发展三大重点谋篇布局,让水乡兴化逐渐有了“新时代鱼米之乡”的现实模样。
“美丽菜园”扮靓村居环境
“小菜园一弄,望上去清爽多了。”和老何一样,戴南镇刘纪村村民杨得宏对拥有一块菜园子也很得意。看着乡间一个个打理停当的菜园,住在城里的宋攀则一下找回了记忆里的乡愁。
2022年初,兴化市实施了美丽菜园创建工程,通过规范菜园标准、打造典型样版等方式,积极引导村民根据自家房屋位置,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样版的“点”带动各镇村的“面”,形成共建热潮,快速开拓出一批颜值高、品质高的菜园子。
人民网注意到,戴南镇在“美丽菜园”创建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便民因素。孙王村有8户农民的小菜地中间没有路,村里在规划建设菜园时帮助铺上了红色砖头路,方便农民下地栽种和采摘。再看罗顾村,村里将庄台小路延伸到村民的菜园旁,建起“农耕文化墙”,让进村的人眼前一亮。
半年以来,戴南镇把创建“美丽菜园”作为重要民生项目实施,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实地指导农户种植宜生、宜景、宜食的蔬菜瓜果,现已创建“美丽菜园”近千个。
“这一座座菜园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也让乡村更有味道了。”在兴化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朱志伟看来,走进乡村,要像走进城市里的公园,逛起来让人神情放松,但美丽乡村不是栽花种树,需要保留农村原有的风貌。他说,统一打造“美丽菜园”,就是要让村民的幸福感看得见,摸得着,让乡村更具“烟火气”。
据了解,今年以来,兴化市各乡镇(街道)对照省级生态宜居美丽示范镇村标准,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大力开展家前屋后边角地、废地、旧猪圈套、旱厕等拆除治理,腾出空间创建“美丽菜园”,目前已有65%的乡镇(街道)实现“美丽菜园”建设行政村全覆盖。
水环境治理后的蜈蚣湖
水环境治理重现“梦水乡”
兴化地处江苏里下河地区,且是这片区域的“锅底洼”,也让其成了名副其实的水乡,水质的好坏决定着兴化生态环境的成色。
每到傍晚时分,蜈蚣湖畔的浅滩戏水区成了中堡镇最热闹的地方。但在前些年,面积18平方公里的蜈蚣湖曾被切分成大大小小的渔业养殖区,水质一度堪忧。中堡镇北侧的大纵湖同样面临治理难题,由于此湖地跨两市,致使跨区域沿湖养殖、偷放偷排、非法捕捞等水生态环境问题难以根治。
不能让村民心中的“梦水乡”渐行渐远!痛定思痛,水环境整治就此开始。
中堡镇多水,有市级河道7条、乡级河道9条、村级河道439条。在“两湖”治理过程中,当地党委政府意识到仅仅治理湖荡一隅远远不能实现水环境的长效管护。去年以来,中堡镇境内10余条生态河道建设工作全面铺开,围绕全面疏浚、整治河道,清理岸线障碍物,开展河道两侧圩堤达标加修,实施沿河圩堤青坎的高标准绿化,同时把村庄内河及生产河纳入整治范围,规范所有养殖塘口尾水排放,加快形成“河畅、水清、岸净、圩绿、景美”的新格局。
“大纵湖、蜈蚣湖实施退渔还湖,镇里每年要损失1000多万元财政收入,同时每年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湖荡治理、生态修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坚定这个信念,下决心要把水环境治理好。”中堡镇党委书记顾小兵如是说。
如今,治理后的大纵湖、蜈蚣湖和生态河道让大家深切感受到:“梦水乡”回来了。
今年以来,兴化市坚持河长负责、部门联动,以专项行动整治、“两违四乱”处置、幸福河湖建设为主线,全面开展水环境整治工作,着力构建河湖长效管护机制,水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年初时,安丰镇安东村开发了“河管家系统”,在王许自然村试点。河管家负责分管段面的水环境管护,需做到水面无漂浮物、坡岸无生活垃圾等;志愿者由热心村民担任,主要是监管河管家工作、发现上报水环境问题、提出管护建议等。“这不,志愿者老吴发现了一片水花生并传入河管家系统,河管家陆连女接到指令负责打捞上船。”安东村村级河长、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禹志祥说,系统将为发现问题的老吴加上1分,达到一定积分标准就有相应奖励。正是得益于日常对河道的管护得当,安东村近日也获评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下一步,兴化市计划继续打造幸福河湖100条,让“河安湖晏、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文昌人和”的幸福河湖为当地“新时代鱼米之乡”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沈伦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天广桃园近期喜迎丰收
强村富民展现乡村振兴模样
“乡村振兴工作涉及面广、业务性强,是一项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在谈及村集体经济发展时,兴化市市长殷俊提到了正在组织实施的村集体增收“8420”项目(即到“十四五”期末,集体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村占比80%以上,100万元以上村占比40%以上,200万元以上村占比20%以上,30万元以下村全部动态清零)。当前,兴化正推动项目早落地、早见效,增强村集体经济持续造血功能。
千亩藕塘里,硕大的荷叶随风摇曳。去年,沙沟镇官河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973.98万元,致富的秘诀就藏在荷叶之下。
官河村有水面7360亩,过去村民承包水面主要养殖“四大家鱼”,亩均年收入只有2000元上下,这也导致村集体收取的水面发包租金不高。2009年开始,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维月率先尝试,在自家承包的鱼塘里种莲藕并套养小龙虾,获得成功后向全村推广,如今的官河村已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最近,沈伦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天广桃园喜迎丰收,农场主朱秀兰带着8名员工忙着采摘水蜜桃发货。据了解,朱秀兰5年前在流转的300亩土地上种了数十种水果,如今年收益在300万元以上。而放眼沈伦镇2万亩规模的现代农业产业园,26家专业合作社、143个家庭农场在这里共同演绎着强村富民的美好乐章。今年,沈伦镇各村经营性收入都将在50万元以上。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树立问题导向、加强组织保障也是关键一招。今年4月,兴化市遴选63名优秀年轻干部组建了14支乡村振兴工作队,全脱产工作3年,下沉至全市26个镇街,聚焦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地见效。
“别着急,你的问题我们来解决。”说这话的是兴化市乡村振兴工作四队队长童洋帅,对于水产养殖户反映的“水产养殖技术入户指导不到位”问题,童洋帅当场联系,一个小时内解决。这段时间,他带着3名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先后深入当地18个行政村,围绕人居环境、水环境整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问题走访群众,实地调研沙沟镇(周奋)粮食产业园、水产品批发市场,千垛镇碧水东罗、千岛果园等项目建设,对走访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力争现场办结。
兴化市组建乡村振兴工作队,既是为了跑赢乡村振兴“接力赛”,又给年轻干部培养搭建了“赛马场”,让年轻干部在一线锤炼、比学赶超中经风雨、长见识、增才干。截至目前,兴化市472个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达到了2.53亿元。
在迈向“新时代鱼米之乡”的道路上,一份生态品质优良、生态经济活跃、生活富足美好的兴化答卷已跃然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