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泰州 > 要闻 > 正文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保卫碧水,泰州五级人大代表齐发力
2019/06/02 07:16  新华报业网  顾介铸  

  

  (本文照片由泰兴市委宣传部提供)

  草河水流潺潺,岸上风景秀丽。河岸边,一个奔波忙碌的身影,给初夏的水城增添了一抹靓色。

  最近一个多月,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人大代表、城北街道演化社区党总支书记朱晓枫作为“河长”,坚持每天巡查辖区河道,认真排查每个排水口,对三处河道凹口处的水草和水面漂浮物进行清理、打捞,并就河道整治与管护情况及时与街道、社区两级河长碰头,经常一忙就到深夜。

  朱晓枫的工作状态,正是泰州组织五级人大代表聚焦聚力水污染治理的一个缩影。省人大代表、泰州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王建告诉记者,泰州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水环境问题,制定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就是水环境保护条例。5月以来,泰州全面开展“五级人大代表回选区访选民”活动,围绕水污染治理,组织近8000名全国、省、市、县、乡人大代表,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宣传水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听取基层群众心声诉求,力促水污染问题加快整治,为打好“碧水保卫战”发挥代表作用,贡献人大力量。

  察水情听民声,人大代表回选区

  “不少乡镇虽然建了污水处理厂,但配套不到位,污水处理厂成了‘无水处理厂’,建议今后提高污水收集率、管网覆盖率和利用率。”“建议对城镇居民的污水去向进行普查,做好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5月14日,全国人大代表、泰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韩立明等17名全国、省、市、县、乡人大代表来到兴化选区,共同为做好水污染防治出谋划策。针对兴化地处里下河腹地,水网纵横、水污染治理难度较大的实际,刘锦兰、沙安勤、赵桂银、陈如国等代表围绕加强企业环境监管、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河道清淤管理等提出意见建议。韩立明指出,要发挥各级人大代表的优势,凝聚代表力量,更准摸清底数,更多掌握针对性办法,更大胆地探索有效路径,对突出的水污染问题排出清单,不断探索治水护水新路子,真正还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水乡景象。

  

  5月18日,全国人大代表、泰州市市长史立军等20多位人大代表来到泰兴市分界、黄桥等地,参加回选区访选民活动。史立军表示,要发挥代表联系选民的独特优势,畅通反映问题渠道,引导群众成为水污染防治的参与者、监督者和共治者。要认真办理代表建议,及时研究具有系统性、长远性的措施办法,共治水污染,共建水生态。

  高港区人大把代表回选区访选民活动与“人大代表工作日”制度组合起来,将各级人大代表全部编入代表小组。5月中下旬,五级人大代表按代表小组分赴各片区,走访接待选民834名,察看河流河道605条,排查排污口34个,收集问题和意见建议127条,推进26件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共护一城清水,人大代表持续发力

  5月17日,泰州市人大代表、靖江市新桥镇新合村党委书记徐月兰又一次来到靖泰界河边,走访附近村民,了解大家对河道后续管理及水环境保护的意见与建议。

  靖泰界河全长44.6公里,流经靖江新桥、泰兴虹桥等5个乡镇,沿岸有80万人口,前些年河道乱搭乱建、任意排污现象严重。从2016年起,徐月兰在走访过程中,搜集到很多群众对靖泰界河整治的意见,连续3年提出与之相关的代表议案和建议,被泰州市人大常委会列为重点议案,进行重点督办。2017年,靖泰界河疏浚整治工程启动,到去年底整治一新,两岸群众交口称赞。

  

  5月22日,全国人大代表、泰兴邮政局江平路支局长何健忠来到分界镇滕兴村,走访河道整治情况。在滕家九组庄河,看到有村民在河里淘米洗菜,他主动上前攀谈,并拨打庄河管护人电话了解情况。随后,他与十多名村民代表座谈交流。何健忠表示,水是生命之源,水环境整治需要齐抓共管,特别是依水而居的群众更要养成好习惯,不将生活污水排入河道,自觉维护赖以生存的水生态环境。

  重在常态长效,代表监督永远在路上

  管冬梅是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她所在的海陵区润泰社区地处城乡接合部,河道管护任务繁重。5月20日8时,管冬梅巡查到七里河东唐段发现,河面上漂浮着秸秆和生活垃圾,她立即联系专人前来清理。作为一名生活在基层的人大代表、海陵区聘任的“河长制”监督员,管冬梅负责督查的辖区大小河道有32条。

  如今,海陵区有108名人大代表被聘为全区“河长制”监督员,他们积极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对辖区河道巡查全覆盖、全时段,推动河长制由“见河长”“见机制”向“见行动”“见长效”转变。

  江苏省泰兴市人大常委会突出活动长效化,结合代表特长和工作性质,将100名市级以上人大代表分为5个小组,重点聚焦长江水环境保护、村庄河道治理、河长制落实等5个专题,组织集中视察、调研走访和座谈交流活动,并推进代表活动机制常态化、活动成果实效化。目前,围绕长江水环境保护,环保、水务等方面的专业代表正在深入调研,积极建议,力推建立联动共建机制,将泰州沿江的靖江、泰兴和高港三地长江生态湿地修复连片成线,形成长江泰州段风景独好的绿色生态廊道。

  交汇点记者 顾介铸 通讯员 张金华 缪 皓

标签:
责编:郑亚群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