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泰州 > 要闻 > 正文
暖新闻 | 匿名捐款5年 泰州6旬老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2019/09/27 22:12  交汇点  赵晓勇  

  

  交汇点讯 9月27日,“中国好人”汪根发布会在泰州少年宫举行。在中央文明办刚刚发布的2019年8月“中国好人榜”中,海陵区城中街道书院社区居民汪根榜上有名。

  现场播放了汪根老人的事迹,了解了这位失独老人反哺社会,连续5年拿出一个月的工资来帮助社会上的困难人群,并化名“单爱欣”汇款给慈善总会的感人故事。汪根接受现场采访,分享心路历程。“您一直坚持捐款,为什么不留真实姓名?”面对主持人的提问,汪根用朴实的话语打动全场“‘单爱欣 ’用泰州话读跟献爱心同音,钱也不多,就是希望尽一点力!”

  泰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殷俊为汪根颁发“中国好人”证书,佩戴“中国好人”绶带。“命运以痛吻之,他却报之以歌。”海陵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燕说。汪根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体现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精神,展示了人性大美,彰显了人间大爱,令人感动、催人奋进。希望汪根等道德典型,珍惜荣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影响带动更多人加入好人队伍,树新风、做表率。

  

  是怎样的善举令汪根获此殊荣呢?这要从社区入户走访发现的一个秘密说起,前不久,海陵区城中街道书院社区干部到老党员汪根家中走访时,无意间看到桌上的一张汇款单。追问之下才得知,汪根家中有厚厚几沓汇款单,上面的汇款人署名“单爱欣”。从2015年1月开始,汪根每个月发工资后,都会汇款100元给市慈善总会,至今已坚持了4年多。对于这些年帮助他人的事,汪根从未主动跟别人提起。在他看来,他做的都是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没什么说的。

  汪根和妻子原来都在泰州小化纤厂上班,独子孝顺懂事,一家人其乐融融。然而2006年7月的一天,儿子在家中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离二老而去。“那时候整个人都懵了,成天浑浑噩噩。”汪根说,痛失爱子,他和老伴突然失去生活重心,情绪低落到极点,一下子苍老好几岁。老两口常捧着儿子的照片,一看就是几个小时。“别人的劝说也听不进去。丧子之痛,也许只有自己才最清楚。”

  

  得知汪根家中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当时书院社区居委会负责人主动关心二老的生活,并帮他们办理了失独政府补贴。为让两位老人走出阴影,社区一有活动,都会邀请老两口参加。

  “没有人天生坚强,熬过去才懂凡事要朝前看。”汪根逼自己重新“站起来”,并引导妻子走出家门。老伴退休后,参加了社区文体队伍,有了精神寄托后,心中的伤痕也慢慢恢复了。退休后,汪根每天到社区“上班”,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2014年,他看到不少人到居委会申请补助,才知道身边还有很多生活困难的家庭。与妻子商量后,汪根决定每年捐出自己一月的工资来帮助困难人群。从2015年开始,汪根每年捐出几千元。其中,1000元交给社区,由社区合理分配。还有2000元,他会零散地捐赠给身边的困难家庭。

  2016年,汪根正式“升级”成了社区中心户长,负责南园小区323号楼和327号楼,一共64户居民。南园小区是个老小区,里面老年人众多,汪根通过走访对所管辖区居民情况了如指掌,特别是对高龄独居老人,一有空就会去看望他们。浴室规定高龄老人洗澡要有人陪同,辖区高龄老人徐爹子女不在身边,汪根知道后,每周陪老人去洗两次澡,一洗就是三年,直到去年老人去世,以致于浴室里很多人都以为汪根是带着父亲过来洗澡。

  汪根说,现在党的政策好,每年还在给退休的人加工资,只要身体允许,自己会坚持把好事做下去。

  交汇点记者 赵晓勇 通讯员 周建民 赵春 海轩

标签:
责编:廉昕朦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