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12月4日,泰州市举行全市“政银农”新型经营主体授信签约仪式。高港区雨欣家庭农场等46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牵手”泰州农商行等7家银行,获得授信4700多万元。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泰州市各金融机构相继创新开辟了大型农机具抵押贷款、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等多个融资渠道。此次授信签约由泰州市农业农村局、泰州人行牵头搭建政银农合作平台、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提质发展,签约的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可以享受签约银行信贷、综合性金融服务、贷款利率低于同期同档次的平均利率、贷款贴息等多项不同的优惠政策,一旦出现违法、违规、失信等行为,将取消示范称号和授信资格。“各涉农金融机构一方面要看到巨大的农村金融市场,回归以服务三农为重点的主业,积极落实各项金融优惠政策;另一方面,要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根据农业生产经营的具体特点,针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组织形态,在信用增进、抵押担保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加强创新,探索可复制、宜推广的新型经营主体专属金融产品和服务。”据泰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毛正球介绍,为解决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抵押担保缺失等难题,泰州市先后出台了多项金融创新扶持政策。这次集中授信签约活动,是一次金融支持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务实举措,目的是引导各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解决金融服务三农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据泰州人行副行长姚金楼介绍,目前,泰州“五星级信用家庭农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兴化阳光征信惠农工程初见成效,农村普惠金融惠及面不断扩大。今年三季度末,全市金融机构共向1423户家庭农场投放了4.7亿元贷款,比年初增加221户、7500万元贷款。该市将以县(市、区)为单位统筹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以服务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为总体方向,以信用系统和平台建设为基础,以支持融资、培育信用意识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信息征集、信用评价和服务应用为重点,着力构建信用激励和约束机制,大力营造“信用创造价值”的浓厚氛围,真正打通金融便民惠农的“最后一公里”。
毛正球说,下一步,泰州市将力争每年每个市(区)都有1-2项金融服务三农产品的创新。各金融机构今后要加大创新保险金融服务的方式,在保单(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质押融资、农业保险贷等方面进一步落实推进举措。要针对新型经营主体在生产经营和农产品流通等环节的金融需求,积极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服务。同时,适当提高涉农业务的风险容忍度,合理确定和适当降低利率,规范收费标准,简化办理手续。各金融机构之间在资金调剂、模式探索、信息共享、风险共担等方面要加强同业协作,在合作共赢的同时,为家庭农场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交汇点记者 赵晓勇 通讯员 赵子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