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泰州 > 要闻 > 正文
【暖新闻】“爱心食堂”,让老人吃出“幸福味道”
2020/01/20 14:15  泰州晚报  

爱心食堂开张


“村里爱心食堂开张了!”

1月10日,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在泰州市兴化戴南镇赵家村“飞”开了!

中午11时10分,笔者在现场看到,宽敞的大厅里近百位老人一边悠闲地看着大彩电,一边吃着可口的饭菜。

每人五只小碗里装的分别是红烧肉圆、清蒸草鱼、香菇青菜、大白菜汤、大米饭。

86岁的马开宝老人说:“几个孩子都在外面忙着做生意,我有时也不太高兴烧饭,有一顿没一顿的,现在村里有了食堂,一吃碗一推,倒也顺便……”

今天专门来陪母亲吃饭的企业主韩国辉,看到母亲吃得津津有味,高兴地笑了。老韩说,父亲不在了,母亲一个人确实不太方便,我们又经常出差,不太照顾到老妈妈。现在村里有了食堂,妈妈说好我就放心了。“不等于成天守在老 人身边就是孝顺,古人云:顺父母方为孝。”

70岁的马应虎是村里的民间厨师,当天头一顿为老人们烧菜,他走到桌前问及咸淡冷暖,老人们说“不丑”,他笑了……

“做老百姓想做又办不了的事”


说起这个“爱心食堂”的创办,村党总支书记马强剑有感而发:“我们基层干部就是要做老百姓想做、一家一户又办不了的事情。”

去年10月,镇党委要求各村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多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

赵家村的老人中,有相当一些子女常年在外或者流动性较大。这部分老人吃饭成为一个难题。去年10月,在主题教育组织生活会上,村党总支作出决定:在村东头将老厂房改建成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先把“爱心食堂”办起来。

项目投入资金25万元,占地面积200平方米,今年1月8日竣工。配备了空调、沙发、桌椅、电视、书籍、运动器材等,生活服务、健康护理、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等功能一应俱全。

爱心人士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走访全村50多户五保、低收入家庭,为全村113名80岁以上老人签订了关爱志愿服务协议,确保关爱老人“一户不漏,一人不缺”,接受泰州市民政局“泰有福”信息平台的指导。

“爱心食堂”的负责人是马元江,这位在广东经商的能人,舍弃了高额收入,回到家乡当起“义工”。还有一名不要工资的志愿者——退休教师马存国。

泰州市兴化戴南镇人大主席杭爱兵在现场指导时说:“要政府贴一点,能人捐一点,自己出一点,确保优质高效运转,绝不能半途而废,让老百姓看笑话……”

不仅是食堂,也是情感驿站


在现场,近20个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在装饭端菜,忙得不亦乐乎。马强剑也在其中。他说,村里把“爱心食堂”列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组成部分,他们都是自愿来做义工的。正在忙着打菜的魏如珍、马爱芳笑呵呵地说:“我们一有空就会来帮忙,牛不耕田扣在桩上也是老啊……”

赵家村“爱心食堂”不光解决了老年人的吃饭问题,还成为就餐老年人的一个情感驿站。79岁的魏同英、87岁的卞小翠、80岁的祝艮风等几位老奶奶,平时都很少有往来。今天吃饭碰到一起了,谈天说地,笑得张大了没牙的嘴……身体好的老汉们还可以在食堂院子里玩玩体育器材。

马元江表示,当天是试营业,免费吃三天。以后就办月餐票,可以享受“一日三次”用餐。配餐有一荤两素一汤、两荤两素一汤两种标准,老人每天花5元或8元可吃到“三菜一汤”或“四菜一汤”,任老人们选择。

马强剑说:“爱心食堂伙食运转不用村集体支出一分钱,全是爱心人士捐助和民政部门支持,这是我们探索基层治理工作的一次有益尝试……”

标签:
责编:刘雨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