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今年这个春节,泰兴市织梦蔬菜瓜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会员陶会之过得十分“富足”。因为积极应用新技术,他种植的蔬菜瓜果亩均增收5000多元,个人年收入也因此翻了一番。“孩子的压岁钱都跟着水涨船高。”老陶开心地说。
泰兴市织梦蔬菜瓜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是从事蔬菜和瓜果种植、批发、零售及配送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合作社吸纳该市100多户蔬菜种植大户和200多户农户入社,按照“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整合全镇5000亩蔬菜种植资源,形成了农民合作社牵头经营、种植大户集中种植、农户分散生产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去年,该合作社销售收入近3000万元,亩均收益超8000元。
织梦蔬菜瓜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成功,是泰州市多措并举提高农民收入的一个缩影。根据江苏省国调队通报,泰州市2022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417元,增幅为7.4%,列全省第1位,高于省均增幅1.1个百分点,高于该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2.3个百分点。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1.92:1,同比下降0.0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取得这样的历史性突破,“要诀”是什么?泰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蒋向荣认为,关键是高位统筹,精心谋划。全市上下深刻认识到,农民增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必须始终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去年,面对新冠疫情和罕见旱情的双重影响,泰州市农业农村局组建了抗疫专班、出台稳产保供文件、组建农业技术服务专家团,制定《泰州市生活必需农产品应急保供方案》,健全农产品调度运输体系,建成448个农产品应急保供基地,确保“米袋子”“菜篮子”供给基础坚实。全市粮食播种面积565.51万亩,总产量281.32万吨,面积产量双增;粮食单产连续六年全省第一。
在产业促增收上聚劲用力,一大批农业项目按计划落地,全年实施农业农村重大项目176个,其中新建项目140个,超额完成省定投资目标任务。泰兴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认定,海陵区创建全省首个国家现代种业产业园,靖江市、高港区获批创建省高质量发展示范园,“2+8+73”国家、省、市三级园区格局加速形成。大力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双倍增”计划,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63家,新增省级龙头企业7家,占全省1/8。常态化开展“泰惠农·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政银保企对接活动,举办各类对接活动624场次,累计签约各类金融服务项目1216个、提供支农资金164.5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一二三产融合,推进全产业链建设,多管齐下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蒋向荣说,按照新出台的《关于推动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结合泰州市大健康产业发展目标、定位和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发展特点,打造优质粮油、特色水产2条优势农业全产业链,确保1条、力争2条进入省明确的10条超500亿级的市域特色链;打造规模畜禽、健康食品(调味品、预制菜)、绿色果蔬3条超200亿重点农业全产业链;打造休闲农业1条地方特色农业全产业链。总体目标:到2025年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700亿元,其中:优质粮油500亿元、特色水产500亿元、规模畜禽200亿元、健康食品(调味品、预制菜)200亿元、绿色果蔬200亿元、休闲农业100亿元。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赵晓勇
通讯员 邱骏 赵子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