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5月16日,记者从盐城市政府举办的纪念“6·5环境日”暨“5·22生物多样性日”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2年,在GDP增速全省第一的情况下,盐城PM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AQI)连续7年保持全省第一;实现国、省考断面、入海河流断面水质优Ⅲ比例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4个“100%”;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连续三年实现双“100%”,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并进的特点更加鲜明、良性互动的局面得到巩固。
据了解,2022年,盐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AQI)为3.27,全省第一;PM2.5浓度均值26.6微克/立方米,较2021年改善4.0%,全省第二;优良天数比例84.1%,全省第一。PM2.5浓度均值和优良天数比例均较好地完成了省下达的高质量考核年度目标任务。
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17个国考、51个省考以上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水质比例均为100%,无Ⅴ类和劣Ⅴ类断面;21个入海河流断面全面消除劣Ⅴ类,达到或优于Ⅲ类水断面比例为100%,列全省第一;全市14个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部达到或好于Ⅲ类水质标准,达标比例为100%。
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保持安全稳定。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和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均为100%。全市春季、夏季和秋季近岸海域优良海水面积比例分别为67.3%、98.5%和99.4%,全年为88.4%,优于省定目标26.4个百分点。
盐城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独特。拥有太平洋西海岸、亚洲大陆边缘最大的海岸型湿地和里下河典型泻湖型湖荡湿地,建有珍禽和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丹顶鹤全球最大的越冬地、全球麋鹿最大的基因库,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国际湿地城市”两张国际名片,是我国17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在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格局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022年,在盐城市条子泥区域记录到濒危物种小青脚鹬1221只,连续三年突破学界预估(10年前估值仅600只);沿海地区新发现彩鹮、蓑羽鹤、丑鸭等物种,盐城成为全国乃至全球为数不多能够同一时期在野外观察到7种鹤(丹顶鹤、白头鹤、白鹤、白枕鹤、灰鹤、沙丘鹤和蓑羽鹤)的地区之一。根据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市观鸟协会日前联合发布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盐城)世界自然遗产地2022年度鸟类监测报告》,目前盐城已记录鸟类23目71科215属436种(较2018年普查数据新增了18种),约占全国鸟类种数的三分之一。遗产地拥有水鸟共计178种,占全国水鸟总物种数(296种)的60.14%。已记录的珍稀濒危鸟类共计117种,其中,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受威胁”鸟类37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09种。
生物物种的增加反证了盐城市污染防治攻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下一步,盐城市将继续扛起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治责任,更大力度推动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与探索,努力打造“绿色生态之城”,充分展现“国际湿地、沿海绿城”的生态魅力、发展活力,努力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更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盐城样本”。
发布会上还公布了2022年度盐城市十大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