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 > 盐城 > 资讯 > 正文
中医传承|里下河东台地区中医文化脉络传承分析
2023/10/07 17:37  

  里下河东台地区的中医历史悠久,素有“岐黄悠悠一脉尊,杏林繁衍六百春;东台代有名医出,生生不息育后昆”的流传。据史料记载,东台地区中医人物起自元末明初,盛于晚清与明国,集大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据明晚期成书的东台《西溪镇志》记载,东台地区最早知名的中医人物是明永乐四年(1406)出任北京太医院良医正的朱以仁。自明清以来,东台地区先后涌现出若干传承5代以上的“中医世家”。

  里下河东台地区中医文化脉络传承的研究现状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而做好中医文化脉络的传承则是守好中医文化根本的关键。面对浩如烟海的中医学科,学术界和行政管理界均通过多种方式加以研究、传承与保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国中医药发〔2007〕54号)和《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其中不仅将强化中医医院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发展路径,同时更加明确了中医文化建设的具体举措和总体思路,为学术研究和医学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方面,中医文化脉络传承实现了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交融呼应,二者在相互促进中实现了跃进式发展,相辅相成、共同发展,这种传承发展属于“形式”上的互促,体现在中医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之中。另一方面则通过流派传承的方式,口口相传、代代相传,这种传承发展属于“内涵”上的传承,体现在流派技艺的承载之上,体现在中医人才的积极推动和中医医疗机构的推动中。

  从当前研究情况来看,东台有着“中医八大家”姜氏中医学流派,以及孟河医派、吴门医派、稻河医派等中医学流派根基。作为东台的中医核心流派,其在东台中医流派的传承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里下河东台地区中医文化脉络传承要素分析

  中医文化脉络传承的主体意识。在推动中医文化脉络传承的过程中,价值认同是颇为重要的因素。众所周知,中医文化传承的过程中,除了治病救人的功能性效果,中医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联系,具有中医自然观、生命观、养生观、健康观等更多方面、更为广泛的文化理念。这其中,对于中医文化价值的认同则涵盖了审美、认知等多个方面。因此,中医文化脉络得以传承,其除了医疗功效之外,还在于其价值观与文化属性的传承,构建于价值认同的主体意识之上。

  中医文化脉络传承的核心要素。从里下河东台地区的中医文化脉络传承实际来看,其多为家族式传承。而作为中医文化脉络传承中较为普遍的一种传承方式,家族式传承在核心要素上更注重由“医德医风”、医学研究的趋同性,以及临床医疗特色等要素组成,而在家族中医文化脉络传承中,医德医风已经与家风养成相融合,同时具备专属的医疗服务和临床特色。在这些核心要素的合力推动之下,家族流派的中医文化脉络传承更具内部的凝聚力,社会地位也随着家族的发展壮大而愈发稳固。当然这种家族式中医文化脉络传承同样存在弊端,比如传承人的创新意识相对偏差,文化传承广度和深度不够等,势必会对流派的长久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中医文化脉络传承的外部环境。经走访调研发现,东台本地中医文化脉络传承的外部环境主要来自政府扶持、本流派中医医院及社会的口碑与认同等。这些外部环境让东台地区的中医文化脉络传承具有了良性土壤,让传统主流中医文化脉络拥有良好的发展空间。此外,来自政府和民间的文化传承激励机制也刺激了东台地区中医文化脉络传承,带来了更好的环境。

  中医文化脉络传承的有效路径。结合东台实际,不难发现本地的中医文化脉络传承主要路径依然是家庭式口口相传,以及家族世代相传。另一方面,作为东台地区中医文化脉络传承的一条实用路径,中医机构的宣传与推广也为东台地区中医文化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里下河东台地区中医文化脉络传承特点与不足

  传承重点明确,但整体性缺失。几个世纪的中医临床及科学研究,使得中医学已被分解为中医、中药、针灸、养生保健、中医文化等各多种体系。从东台中医文化体系传承的特点来看,基于家族式传承的体系,使得其在传承重点上更为明确。在中医文化脉络传承上,主流门派注重的是其自身专业的学习和研究,派系特点更加明显。但由于主流派系主攻特点不同,使得东台地区的中医临床整体性相对缺失,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传统中医文化传承上断档。

  传承模式单一。在东台地区,流派中医文化脉络传承主要依靠中医医疗机构,模式相对单一。相较于国内知名中医医疗机构和中医流派而言,其他医疗机构注重将传承与培训相结合,将临床与教学相结合,形成更加完整的教学与传承模式。从这个角度而言,东台地区的中医文化脉络传承方式更趋于保守和单一。

  融合发展程度有待提高。随着多元文化的融入,当前社会对于西方医学的认同程度更高,而西方医学在国内发展与普及的速度也日新月异,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其规模已大大超出传统医学。在西方文化对国人的冲击下,西医思维方法对主流中医流派的影响也十分巨大。但从东台地区中医流派传承的实际来看,由于其完全从既定思维模式出发,使得思维模式稍显固化,其与西医融合程度明显不足,是否有利于中医传统文化脉络的传承与普及仍有待进一步商榷。

  里下河东台地区中医文化脉络传承的下一步思考

  进一步加强引导和推动中医文化脉络传承。研究发现,本地传承人除开设讲座外,大部分传承工作均局限在中医机构,集中教学相对较少。因此,可以研究出台系列鼓励传承的激励奖励措施,一方面满足传承人对于传承平台的需求,另一方面则能够通过不断细化考核指标,强化监督考核等方式,让中医文化传承成为硬性指标,更好地督促传承人加大中医文化脉络的传承力度,达到加强引导和推动的作用。

  进一步提升中医文化脉络传承的创新性。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外部激励机制的不足,目前中医文化脉络传承以主动传承为主,主要依靠传承者对本流派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家族传承为动力。对于研究型中医院在创新传承体制方面,未能完全考虑在流派传承中建立起面向更大范围的医务人员的双向选择传承机制。目前中医流派基地建设多以代表性传承人或相关专业科室为传承对象,建议吸纳更多认同核心价值理念或者有强烈传承意愿的中医学者。或者通过与医疗机构和医疗院校合作等方式,让东台中医文化传承更为广泛。

  建立中医文化传承课程体系。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已初步形成规模,各大中医药院校招生人数大大增加,中医药队伍不断壮大。东台地区的主流中医流派可以尝试与中医院校相结合,提升重视程度。从课程数量上,将中医经典教学与临床类中医课程相结合;从课程安排上,将中医文化学习融入传统古文基础、医史、医理等课程实,能够增强学者的中医价值认同。此外,从教学方式上,突破传统的大班、大课的教学模式,普及传统中医的“师带徒”模式,为青年学生深入了解中医文化,学习中医流派知识提供良好环境,进而从中华传统文化角度将中医文化融入自己的思维模式,帮助其增强文化自信。

  实现中西医的有效结合。统筹中医、西医的实践优势,让中医文化脉络的流派传承更有实践性,特别是临床实践中及时总结中医与西医的特点,寻找可交叉、可融合的切入点。比如,在新冠疫情治疗时期,不仅采用了机械治疗“白肺”,同时中医也全程参与治疗。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便是中医流派传承的一条可探索路径。另外,体现在传承途径上,在当前主流流派开展了专题讲座的基础上,还要鼓励传承人将教学重点与提炼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带教过程、资料收集等方面相结合,形成完整的传帮带机制,从而形成共识与合力。

  加强文化专题培训。在传承要素调查中,传承人对用具用品、故居遗址物质文化要素、艺术氛围等综合素质要素分歧还比较大。说明传承人重视精神文化传承,忽视物质文化传承,忽视艺术等综合素养熏陶。但物质文化作为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具有展示、教育等重要作用的,特别是中医流派已有超过百年历史,更应注重历史文物的收集、保护。因此需要中医流派开辟专门的针对文化传承的相关培训课程,让传承人加大保护意识。同时,对于传承主体而言,各派系逐一涉猎难度较大,因此建议医疗行政部门能够建立和整合更为统一的学习和交流平台,集中邀请不同派别的传承人开展培训,以帮助派系主体进一步明晰在传承工作中如何融入各要素,形成以文化为引领的传承机制,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医文化脉络传承全面开展,强化东台地区的中医文化流派传承,让中医文化发扬光大!(盐城市社科应用研究立项课题,编号:23skC26。)(卞兰华 梅春林 万圆圆 吉家林 王孝倩 王磊 马可欣)

标签:
责编:新盐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ad_image_看图王.jpg
信长星.png
read_image.png
受权.jpg
微信图片_20220608103224.jpg
微信图片_20220128155159.jpg

相关网站

二维码.jpg
21913916_943198.jpg
jbapp.jpg
wyjbL_副本.png
jubao.jpg
网上不良信息_00.png
动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