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11日),《瞭望》(2020年第15期)发表了扬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扬州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李广春文章《文化建设的经济视角》。《瞭望》是新华社旗下的新闻周刊。
全文如下:
文化建设的经济视角
复兴文化、再创辉煌,是我们挥之不去的情结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彰显文化魅力,强化文化功能,发挥文化作用,需要我们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把握规律,探索路径。
日前,偶遇扬力集团董事长林国富,他的一席话让人茅塞顿开。扬力这个“中国锻压机床排头兵”,四十多年专注冲剪折、激光等各类中高端金属板材加工设备及成套生产线的研发制造,规模从小到大,技术由低到高,市场由内而外,国内大奖斩获不断,经济效益连年攀升,社会形象大放异彩。短暂的交流,让人充分感受到,疫情压不垮扬力人,他们仍然豪情满怀,依旧创新引领,照样勇争第一。
林国富很实在,用案例数据说话,讲了很多,有件事尤其让人眼前一亮。扬力每年底举办历时一周的“116工程”信息发布会和新品订货会,全国各地的高级技术人员、高层管理者纷至沓来,去年来了1000多人,这些人在扬力参观车间、观摩新品,欣赏地方文艺,游览古城园林。此活动不仅展示了企业形象,而且在不经意间火了一把商务游。
复兴文化,要有大文化观。文化不仅要有琴棋书画、吹拉弹唱,还要有以现代科技为代表的经济做支撑。这是我听了林国富一席话后最直观的感受。经济文化血肉相连,没有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发展顶多就是一句口号。抓了这么多年文化,我们对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是否要重新优化?既然老路走不快,换条道也许会柳暗花明。
文化是有载体的。扬力每年接待近2万名客商,带来了各地的文化,让地方文化在交融中提升;带走了对企业和城市及其百姓生活的观感,让地方文化随之传播至世界各地。近万人次的技术人员到各地推广产品、调试设备,无形之中也推广了地方文化。更难能可贵的是,扬力的先进产品及一流服务,也成为提升当地城市美誉度的最好营销体裁,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再说“116工程”千人订货会,来者都是财富精英,他们在真切感受扬力优质产品和贴心服务的同时,也顺带领略了这个城市的如画风景和深厚文化,让文化消费有了可观的集聚效应。
功夫在诗外。我们应跳出文化审视文化,更应在经济文化的融合上发展文化。就文化谈文化,文化会越做越小,相反,大力发展经济,把经济做大做强,文化就会顺势而为,制约文化发展的诸多难题也会迎刃而解,文化复兴、再创辉煌就会变成现实模样。
对经济文化的认识需补课。当务之急是理念上融合共生,思维上另辟蹊径,思路上摆脱路径依赖,把城市发展的重心聚焦到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实体经济上,把企业家作为最稀缺的资源,把企业作为最值钱的宝贝,对企业家高看一眼,对企业厚爱一分,营造浓厚的亲商安商氛围,催生更多像扬力这样的企业。经贸活动是最好的文化交流载体,大企业的产品、服务、品牌、人才,也是文化传播的形象代言人,经济硬实力自然会转换为文化软实力。有了大企业、好企业,人家就会漂洋过海来看你,你就会跋山涉水走四方,文化交流传播的效果就会与日俱增。
经济是基础,发展是解决诸多问题的钥匙。有了大企业、好企业,丰富多彩的订货会、成果发布会,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会展经济。有了大企业、好企业,文化活动、文化消费、文化市场自然会风生水起,日渐繁荣,百姓在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地方文化发展自然会借梯登高。